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8篇
教育   11629篇
科学研究   401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287篇
综合类   223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777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618篇
  2014年   1259篇
  2013年   825篇
  2012年   851篇
  2011年   1118篇
  2010年   985篇
  2009年   875篇
  2008年   952篇
  2007年   783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姜钰 《学语文》2006,(5):19-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教育警句。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把这句话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李泽厚还援引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李泽厚对于朱熹执意为“三人”说并不满意,认为朱熹在这里…  相似文献   
24.
张敏 《体育教学》2006,(1):60-60
拜读了贵刊2004年第2期《简易俯卧撑技评计数器的制作》一文.对郭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甚为敬佩。不过觉得郭老师的简易制作其实并不简单,在制作过程中步骤颇为繁琐,精确度要求较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利用橡皮筋对俯卧撑进行技评的方法.器材简单.实施方便,操作性强,愿与郭老师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25.
试论机读书目数据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能有效地提高机读书目数据的质量,本文就机读书目数据所需要控制的内容以及提高书目数据质量的途径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6.
英语口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门比较难、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搞好英语口语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改革现行教材、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7.
中文书目数据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在多年编目工作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各编目机构制作的中文机读书目数据中经常出现的著录、主题标引、分类标引方面的质量问题,并对此作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2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自读课文,文意极易把握,但其间优美的言辞和鲜明的情感令人叹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产生强烈的共鸣,是教师应思考的主题.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一理念的启示下,我突发奇想:演,让历史再现!于是"编短剧,让历史重演"的教学构想就这样形成了.  相似文献   
29.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的唤醒、鼓舞。”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传统的新学年讲新课的按部就班,而是花大力气、加大力度进行阅读名著名篇的宣传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30.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重要任务。但在小学语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进行的“朗读”、“齐读”、“默读”.多数情形是为“读”而读,其要求是整齐、洪亮、准确,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重视形式而忽视内涵,读完之后每位学生得到了什么感受、有了什么收获,教师并不是特别关注。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学生独特的阅读个性,促进学生学习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点滴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