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987篇
科学研究   86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103篇
综合类   82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20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缔造一家百年老店、让自己亲手创造的品牌在未来长久的岁月里持续地熠熠发光,成为许多企业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正因为有了对美好愿景的无限憧憬和务实践行,才使得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但仔细深究起来,发现这其中也有可叹的一面,因为对百年企业的诉求有许多只是停留在企业口号层面,或者干脆仅仅是为了一时宣传的需要,根本就缺乏对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思考和深层认知。  相似文献   
122.
蒲团子 《武当》2007,(10):38-41
"三家相见"之"龙虎丹法",近年乃丹道界之热门话题。热门的实质所在,是论说者未能把其内涵展示清楚,使得想了解清楚者越发了解不清,又越想了解清楚。再者,因此丹法与异性有关,不仅涉及丹法的真伪正邪,也涉及伦理道德相关问题。见解不同,争论自不可避免。本文作者蒲团子撰文发表一家之言,是也,非也,也望丹道界见仁见智者各有陈词,以使最终能解开"龙虎三家"的谜团。  相似文献   
123.
识谱教学难,这几乎是所有音乐教师的共识。识谱学习枯燥无味,这几乎又是所有学生对识谱学习的感受。到底识谱教学难在哪儿?如何使识谱学习富有趣味?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在初中一年级的识谱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相似文献   
124.
本研究基于名词界性理论,以170篇高中、英语专业本科和英语专业硕士学生作文为研究文本,分析名词可数性的使用特别是误用情况及其发展特征,借以考察名词界性对名词可数性使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有界名词的使用明显好于无界名词,且有界名词和无界名词间的使用发展趋势完全不同;同时,名词界性的可转换性以及英汉两种语族人的不同识解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认知负担,造成名词可数性的使用错误。研究还发现,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名词界性的影响从语际影响转为语内影响。  相似文献   
125.
推进职业学校"仁"文化教育,要注重通过文化熏陶、舆论导向、课程渗透、活动领悟、实践体验路径。职业学校"仁"文化教育应遵循多元化、多样化、隐性化原则。  相似文献   
126.
《西游记》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首先以故事的形式诠释了生命的起源、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的东西是基础,物质体系的运动形成种种联系,是生命产生的条件,生命是自然的产物。意识随生命的产生而产生。其次是特别强调了意识的作用、主体意识、心性推动事物发展。物质与意识的体系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全部。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密切相关。《西游记》的故事启迪了人们的智慧和思想,其禀赋的哲学精神是一部鼓励人民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7.
识解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识解理论翻译观认为翻译包括两个过程:识解解读和识解重构。商务信函在国际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涉及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建立业务关系、资信调查、询盘、发盘、还盘等,其翻译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企业能否达成交易。在识解理论指导下,文章从详略度、凸显、视角和框架等四大识解要素出发详述了商务信函翻译中识解方式的解读和重构,并指出商务信函翻译的本质在于合理沿用或置换原文的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28.
黄玉霞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81-82,109
"仁"学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在《论语》英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对"仁"做出了不同的翻译。阐释学翻译为分析"仁"学思想在韦利和刘殿爵《论语》译本中的阐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9.
《老子》第五章是体现老子"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思想的代表性章目之一,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二句中的"不"字理解为否定副词,将"仁"理解为"私亲"或"偏爱",将祭祀品"刍狗"理解为祭前尊重而祭后轻视的东西等等,因此,此章之主旨迄今尚未得到较为切实的解释。实际上,"不"字当通假为"丕",作"大"讲;"不仁",即"大仁"。"仁",不能理解为"私亲"或"偏爱",而应作"仁爱"、"慈爱"等义讲。而作为祭品的"刍狗",无论在祭前或祭后,皆应一律受到人们之尊崇与重视。此章之主旨,乃在于主张虚静无为,效法天地自然,倡导"天人合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作者运用双重比喻手法,强调"圣人"要像"天地"仁爱万物一样地仁爱百姓;而要实现如此之爱,"圣人"就必须进一步像"天地"自然运转生化与仁爱万物一样来尊重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仁爱百姓。如此"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于《老子》全书,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0.
常有个人在记忆深处躲躲闪闪,待我细想时,那个身影已走远。有一天月光格外皎洁,月光下我终于记起那个曾经很蠢很蠢的女孩儿,那个蠢女孩儿是我。起初我并不蠢。记得七岁上学时教室很大,稀稀落落地坐着二十多名同学,梳辫子的只有七位。老师看了看那怯生生的"半边天",先让大一些的琴做了学习委员,却选不出领着同学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