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670篇
科学研究   114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0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音响是构成广播新闻的重要元素之一。新闻音响强调实录,追求纪实性和现场感,是"实有其事"、"真有其声",富有极强的生活美和新闻美。①我们认为,广播新闻选择音响,是对传播主体意图和特定  相似文献   
42.
音响是构成广播新闻的重要元素之一.新闻音响强调实录,追求纪实性和现场感,是"实有其事"、"真有其声",富有极强的生活美和新闻美.①我们认为,广播新闻选择音响,是对传播主体意图和特定效果的强调和修饰,是强化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编制策略,是新闻追求叙述文本艺术化言说的重要s手段.本文试图从修辞学角度对广播新闻中音响的修辞选择及其主要修辞格作一点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43.
新闻标题借用文言词语是常有的事,用得好会使标题增色不少.但新闻标题中也常见一些用错文言词语的例子,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4.
近些年来,互文性理论引起了语言学界的重视,促进了语言学界对这一理论的探讨,但他们多是从批评话语的分析以及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认知理论等角度进行讨论。而互文性理论本身在语言层面上与汉语修辞格有许多相同的特征,本文将从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出发,探讨互文性理论与汉语修辞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修辞格是为了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特定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言语形式.修辞格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变异性,本文将从修辞格的语音变异、词语搭配使用变异、语法逻辑变异、语言单位的排列变异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6.
在人教版九年制初中语文文言课文所包含的词汇中,文言虚词相对较少。意义较为单一、固定,词义较好把握。这样一来,理解实词词义就成了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障碍。这主要是因为词义的引申会产生一词多义的现象,另外。还有假借、转注等用宇法的作用以及词义范围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的改变等,这些都增加了词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7.
有些网络词语是利用汉语既有词语产生新义或构成短语而产生的,这些词语在整体上或分别在词形、词音、词义上同既有词语有着不同的联系,从而产生一些多义词和同音词。这些多义词和同音词能激起联想,产生隐喻,增加情趣,为提高网络词语的表达效果提供了种种可能。  相似文献   
48.
孟丽 《快乐阅读》2011,(1):70-71
我是一位中专一线教师。照理说,中专生的作文应该有一定的可读性,可事实并不然。中专生作文的干涩、枯燥、乏味现象,应如何去改变呢?1.要有一颗温柔、善感的心。写作时无话可说、作文中出现干瘪瘪的对话,这实际上是写作者心灵干涸的原因造成的。心灵没有触动,无感自然不能抒发。多年来的求学生涯使得他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相似文献   
49.
一、中考阅读理解猜测词义的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要达到的五级阅读目标要求中,第一条就提出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因此,我们应学习一些猜测词语的基本方法来猜测、推断和理解陌生词语的词义,这应当成为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50.
真大成 《中国语文》2015,(2):159-173,192
本文考察表追赶义的"趁"在晋唐间(5-10世纪)的发展演变。"趁"最早记载于5世纪的文献,是当时陕甘一带的方言词。它在6世纪末7世纪初时逐渐行用,不过使用区域仍有局限。7世纪后,"趁"使用得更为普遍。至晚在中晚唐时期,"趁"已行用南北,成为通语词。随着"趁"的使用时间与空间不断延续、扩大,词义日渐丰富,组合功能逐渐增强。同时"趁"在追逐语义场中与"追"、"逐"展开竞争,以其强烈的口语性表现得相当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