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4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16710篇
科学研究   599篇
各国文化   270篇
体育   542篇
综合类   547篇
文化理论   208篇
信息传播   192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1086篇
  2014年   2400篇
  2013年   1216篇
  2012年   1316篇
  2011年   1744篇
  2010年   1744篇
  2009年   1590篇
  2008年   1733篇
  2007年   1200篇
  2006年   947篇
  2005年   753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加速的今天,既"守护和继承传统"又"背离传统走向现代化"这种双向逆反运动正成为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历史上的一大奇观。本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关系的使用模型进行分析展开,深入揭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辅相成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22.
钱穆把汉字称为中国独特的一门艺术,极重视中国文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巨大作用,在他的《中国文化史导论》及《中国文学论丛》中有专门的文章来论述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从汉字的构造、演变和应用的角度揭示了汉字的审美价值及对中国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3.
1.说话要谨慎;多想少说。说话语气要令人愉快,循循善诱:怎么说往往比说什么更重要。  相似文献   
224.
本文论述了西方文论中的创作主体性问题.欧洲诗学传统精神是对创作主体加以消解.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论高扬作家主体,作家的地位至高无上.济慈以"消极感受力"、艾略特以"非个人化"理论对浪漫主义进行反驳,成为新批评的先声.苏珊·朗格以形式主义符号学来调和个人感情和社会公共感情之间的矛盾.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认为作者已"死".  相似文献   
225.
中国的先锋诗人往往被读者冷落、被论者误解,然而他们恰恰是最具艺术开拓性的一群。他们的生命悲剧意识非常强烈,所以,他们的对抗姿态、解构行动实质上是生命意识的冲动与张扬。周伦佑是八九十年代先锋诗人群里最有言说价值的一个,他早期诗歌创作的文本实验价值引人注目,后期诗歌创作对诗歌本质的重建又是他创作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26.
华鹰  谭玲 《编辑之友》2016,(7):96-99
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带来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迅速发展,数字出版凭借其成本低、传播快、范围广、易获取等优点,已占据出版产业的半壁江山.在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频频出现版权纠纷现象,版权人与使用者、传播者的利益平衡被打破,版权利益失衡的现象日益凸显,迫切需要通过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的制度构建,探索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227.
中国古典戏剧的优秀剧作<桃花扇>以其强烈的兴亡之感,为汉民族政权的失落唱出了一曲沉重的挽歌.本文从<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生平遭际及<桃花扇>文本入手,探究孔尚任的思想状况,考察它是否具有民族意识,讨论作者思想价值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228.
舒扬 《河南教育》2007,(2):50-51
《世界美如斯》是捷克著名诗人、1984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晚年撰写的回忆录.诚如初版扉页上用小字提示的那样,这本书写的是"故事与回忆".在这里,诗人没有采用一般回忆录按生活经历依次叙述的写法,而是通过一则则小故事.缅怀他漫长一生中所遇到的一些人和事.描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相似文献   
229.
费希特知识学的基础和核心是“自我”,费希特知识学就其特点来说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费希特对自我积极实践性的颂扬反映了时代的呼声,肯定了实践的作用,尽管其强调实践是认识领域内的实践,还是为哲学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30.
庞德《在地铁车站》的意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3年,在阴暗潮湿的巴黎协和地铁车站,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到处充满了喧哗、混乱和骚动。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穿梭于人流之中,眼睛在一张张飘忽而过的幽灵般的面孔上扫视,心中一片空旷迷惘。突然,就在一刹那,一个亮点闪现了,是一张婴儿的笑脸!又一张——那位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