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628篇
科学研究   175篇
各国文化   128篇
体育   224篇
综合类   405篇
文化理论   83篇
信息传播   47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903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948篇
  2010年   803篇
  2009年   790篇
  2008年   897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560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姚惠平 《新教师》2023,(4):19-20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是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行旅诗为例,从培育文化自信的视角研读地名中所蕴含的潜在话语,把握其背后的视觉形象、艺术脉象和文化意象,从而使文化自信的培育有温度、有角度、有厚度。  相似文献   
212.
213.
在现存的2800多首梅尧臣诗和800多首欧阳修诗中,梅欧分别有42首和30首戏谑诗.梅尧臣早期戏谑诗的特点是:戏友朋之作,体现了宋诗情感的私人化;戏食物之作,反映了宋诗的日常生活化.欧阳修早期戏谑诗的特点是:戏赞友人之品性、志趣,显示了欧学唐音的痕迹;在贬所的戏谑之作,名为戏,实则抒发心中之愤懑或自我宽慰之词;自嘲之作...  相似文献   
214.
诗画一体是国画的基本特质,诗与画相互渗透提升了国画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国画的人文价值。文章探讨把“诗”融入小学美术国画教学的策略,提出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名作,从名画中感受诗与画的关系;让学生选择古诗诗句,自主开展国画创作;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掌握作画步骤与表现技巧;注重师生共同评价,让学生共赏共评画作。  相似文献   
215.
袁枚的《子不语》收集了各种怪力乱神的故事,其中多有涉及僧道之作。这些故事中出现了僧道混居、僧道身份轻松互换、僧道教义趋同等特征,从中折射出从汉代以来已见端倪的佛道合一现象,在佛道自身世俗化、统治者提倡和老百姓诉求等原因之下,佛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化,这一现象在明清其他小说中也多有反映。  相似文献   
216.
217.
218.
关于《陈风·东门之杨》的主旨,学界存在诸多解读,如刺时说、刺陈灵公说、失约说、饮酒达旦说、孤臣被弃说、婚礼说等。以朱熹为源的男女失约说比较妥当,但后世承朱者过度阐释,强调诗中等候者为男性,失约者为女性的观点则有失偏颇。考证该诗“东门”意象与“杨”意象,并结合周代婚俗礼仪,得出诗歌主旨为陈国恋人相邀东门,约会一方久候不至。至于失约者性别,可保留文本部分想象空间,无需作进一步辨识。  相似文献   
219.
赵华 《江苏教育》2022,(79):25-26
<正>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以下简称“积余实验”)是第五批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学校,他们的“积善·创编:新诗教立品行动”项目,立足吟诗养善、诵诗成美、创诗求真,建构“行—思—创”品格涵育范式。一、诗教立品的内涵与时代价值1.诗教立品是扎根传统文化的品格内化积余实验的“远志、仁爱、臻美、明礼”,分别对应儒家传统的“志、仁、善、礼”,学校将“传统经典与地方诗词”融汇,将品格要素与“诗之德”贯通,形成独特的诗教文化。  相似文献   
220.
叶赛宁作为20世纪俄罗斯的一位杰出诗人.在诗歌史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他的乡村诗更是魅力独具,其中的意象皆来自俄罗斯农村的人事景物.极富生活气息和民族色彩,朴素自然又鲜活丰富.并为诗歌意象的创造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