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5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教育   21543篇
科学研究   974篇
各国文化   174篇
体育   646篇
综合类   1030篇
文化理论   160篇
信息传播   1631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945篇
  2014年   1938篇
  2013年   1352篇
  2012年   1665篇
  2011年   2068篇
  2010年   1806篇
  2009年   1796篇
  2008年   2157篇
  2007年   1659篇
  2006年   1323篇
  2005年   1067篇
  2004年   1026篇
  2003年   999篇
  2002年   964篇
  2001年   795篇
  2000年   704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近检曾广钧《环天室诗续集》,偶见其《过昭潭经秋璇卿故宅》《和秋璇卿遗墨并序》七律两首。此乃研究秋瑾生平事迹不可多得的史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92.
993.
李健强 《寻根》2003,(3):100-103
在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把梅、竹合画一幅之上称为“梅竹双清”。但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是谁先提出的?翻检很多书籍也不能最后确定。早先,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是将梅、竹分而吟咏图绘的。咏物诗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出现很早,《诗经》中已有大量以花喻人的诗句,屈原更是遍咏香草,以比德君子。而咏梅诗最早应是南朝鲍照的《梅花落》、何逊的《咏早梅》,咏竹应是南朝沈约的《檐前竹》、谢的《咏竹》。直到元代才有以梅竹为题合吟于一首的诗作,有贡性之的《题翠竹红梅》,有泰不华的《题梅竹双清图》,这是见到最早以双清称谓梅竹的文字记载。从题目看…  相似文献   
994.
在承认20世纪中国学典型论价值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三大局限:典型的政治意识形态化、神化及典型理论发展中的共性论与个性论的内在矛盾,以期对陷入理论危机的典型论提供一个建设性的参照点。  相似文献   
995.
诗教研究     
刘芙蓉 《科学教育》2002,8(4):11-13
  相似文献   
996.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运,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曦)微。  相似文献   
997.
论教学质量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质量就是教学结果符合教学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程度。它应当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最终标准。应当成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的学科概念。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 ,教学评价的标准应当是教学质量标准。在教学评价中 ,应坚持目标、过程、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自评、教育行政部门评价、社会大众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998.
李贤康 《精武》2002,(3):20-21
在武术的理论领域,由于长期受“易理”的束缚,存在着诸多反科学的论说,它们玄之又玄,使武术蒙上了重重的神秘色彩,以致于无从识得其庐山真面。因此必须将这些蒙在武术面孔上的尘土扫除干净,还千年瑰宝一个真面目,进行剖析,排除错误理论的干扰,才能正确地认识武术。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以系统论和现代教学论为指导,给出了知识的深广度的概念,以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为例,论述了分析教材时钻研知识深广度的方法步骤,并提出了教学意见。  相似文献   
1000.
思维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给建构思维辩症法哲学体系创造了十分重要有利的条件。作为哲学意义上的思维辩证法,既应该研究作为客体的思维,也应该研究作为主体的思维。在思维辩证法的体系中就应该包括思维辩证观和辩证思维论两大部分的内容。只有这样,思维辩证法才有可能与自然辩证法和社会辩证法形成鼎足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