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3篇
  免费   11篇
教育   2960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156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18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诗经·蒹葭》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更多源自其文本形式而非内容:《蒹葭》在文本语言上的非特指性产生了巨大的想像与艺术再创空间;《蒹葭》把自然界的物理时空转化为虚拟的心理时空,通过时空的拓展来表达歌者内心深蕴的情感;《蒹葭》还体现了中国诗歌原初的声音诗学,通过歌声的反复咏唱来表现心中浓郁的情感。  相似文献   
22.
小学语文"情理课堂"是一种脱胎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教学主张,致力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和理思潜能的同步发展。文章从教学主张的母语根性特质,教学目标的儿童成长指向,教学特征的语文素养内涵以及教学策略的读说思悟和训练等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这种教学主张在母语教育传承与超越上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23.
一批"老作家"在"新时期"陆续发表的反思散文,不仅体现出明确的文化承担意识,而且在对文化的反思和比较中抒写了丰富的伤痛和欣喜之情.他们对沧桑往事的文化省察,彰显了散文诚与真的诗学品格,本身也应当成为可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4.
袁中道(1570-1626)字小修,明后期学家,湖北公安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官至南京吏部郎中。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作为公安派“三袁”之一,袁中道的学思想深受他的兄长、公安派主帅袁宏道的影响。因为袁中道生年较晚,对后期公安派的流弊认识颇深刻,故他的诗学思想体现了“通骑驿于公安、竞陵”的调和色彩。研究袁中道诗学思想,可以为认识中晚明诗学思想的转型及其时代特征提供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5.
理趣论     
“理趣”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重要概念。本文从古典诗歌理论和创作入手,总结和分析了理趣的诗学内蕴及四种审美形态,即凝合之美、形象之美、情韵之美、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26.
康有为作为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和宪政制度的倡导者,对近代中国法制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康有为对于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是以西方大陆法系为蓝本,取代我国诸法一体的中华法系,进而建设符合世界主流和时代要求的"六法"体系。  相似文献   
27.
"德主刑辅"是中国古代法文化落后的结果.原因在于:"德主刑辅"主要是知识精英理想,非国家政治主流;古代的"刑"及其与"德"的关系与今天具有本质差异,不能受思维惯性影响简单视其为次级需要;"德主"和"刑辅"的主从关系认识基于落后的学理与实践;"德主刑辅"的正面价值十分有限,是中国古代法治思想与政治实践不良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基于对南北分宗的考察,我们不能发现真正令理智信服的动机和方法,因此相信分宗本身是一种艺术主张.南北分宗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艺术可能,并由于努力这种可能在实践中最终表现了它尽量完美的风貌.  相似文献   
29.
清嘉庆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前后,张际亮批评乾隆诗坛偏离现实的倾向,提出写“志士之诗”的主张。张际亮的诗歌创作体现了这一诗学主张,表现为关注现实,写“乾坤之变”,幽忧隐忍发而为诗;写志士雄豪慷慨的人格。本文结合创作考察张际亮的诗学理论,以期更真切具体地把握其诗学的内涵,进而把握嘉庆道光时期士人心态和社会激变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30.
一、关于执政成本的内涵、构成的研究 朱兆中教授在《政党的执政资源与执政成本初探》中指出:政党的执政成本,通常是指执政党维持执政地位和政权运行,为推行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而耗费的执政资源的总和。执政党的执政成本不是全部的执政资源,而是耗费的执政资源,这一点是无疑的。有学者从执政资源这一角度,将执政成本划分为执政的经济成本、执政的政治成本、执政的意识形态成本。也有的学者从其它的不同角度对执政成本进行分类。比如:张江山老师在《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能力》一文中对执政成本做了这样的分类:从执政党的党性特征把执政成本划分为:政治成本和执政中的其他成本,包括执政的经济成本、环境成本、时间成本等;从政党执政的特殊性把执政成本划分为决策成本、用人成本、组织成本、协调成本。王长江教授在《再也不能忽视执政成本了》一文中把执政成本划分为有形成本主要指经济成本,无形成本主要指政治成本。对执政党的执政成本的划分有很多种看法。各个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进行划分,这些划分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降低执政党的执政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