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6篇
  免费   9篇
教育   4915篇
科学研究   179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191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28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诗性"具深浅两层涵义:浅层指艺术作品的抒情性、形象性、节奏性;深层则指的是文章之魂,是作品的精神底蕴,一种含有诗化哲学意味的整体气氛。在"匕首投枪"的外貌下,鲁迅杂文实则包藏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一种深层的诗性,即"诗性品格"。它是由浓烈的诗性精神、诗性情感与发达的诗性思维共同熔铸而成的。独立不倚、大爱无伪、天马行空是鲁迅杂文的诗性精神的最主要的3个方面;而诗性情感和诗性思维,则是鲁迅杂文诗性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2.
安茹 《大观周刊》2011,(37):130-130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余,渴望得到一种能彻底放松、调节精神的空间。因此人们对室内空间的要求不仅满足于室内的基本功能,而更注重室内艺术氛围的追求。有心理学研究证明,适度地艺化生活环境,不仅能调节精神状态,而且能使人们增强自信,提高效率。因此,"意境"的创造已成为现代室内设计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范畴,注重室内空间意境的创造,更能体现个性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3.
涉足小学语文教坛已18年有余,追随心中感念一路走来,我更坚信: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借助"生活"这个大舞台,寻求适合孩子的方法,让他们通过形式丰富的渠道,在内涵广博而深远的语文长河中激荡起灿然的言语浪花,并化为汩汩鲜活的清泉——好的语文课堂就应当是“情感共振,文言共生”的课堂;  相似文献   
24.
诗影视广告是与诗歌艺术最为相似的艺术,并且追求诗歌艺术效果,从而最大效果地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这类广告吸纳了诗歌的诗性表达方式,成为喜闻乐见的、最见效果的广告影视言语表达方式.但它依然具有自身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
李抢香 《考试周刊》2011,(23):169-171
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从教法创新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26.
葛剑 《现代语文》2011,(10):72-7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其内容包涵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艺术成就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如何在迷人深邃的诗歌森林中恰当采撷,引领学生自觉地品读、感悟,很值得探讨。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可供操作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27.
向杰 《教学月刊》2003,(12):32-33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方便地进行信息  相似文献   
28.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创作、欣赏与评论中常遇到的两个美学术语。一般人认为诗歌创作的焦点问题在于意境的创造,对儿童诗来说,创作的焦点却是意象的组合。儿童诗意象的描写和意境的表达有其特殊性。儿童诗中意象与意境创造的关键是捕捉意象。  相似文献   
29.
艺术大师刘海粟教授以独创的艺术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丰富而又系统的绘画美学思想。美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理想境界;美的象征在于生命和创造;从“人的感受”到“法由心造”再到“生命的流动”;重视绘画艺术的形式美和技巧美;强调形神兼备,善于造出意境;提出气韵生动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30.
“虚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现象,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背景。早在春秋时期,“虚静”这一文化现象就已经形成。道家的创始者老子思想的出发点就是返本复初,他认为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圆圈。道家所倡导的虚静观对国人心理影响甚重。正是这种虚静思想的影响才形成了华夏民族特定的审美心理。“虚静”观对绘画作品的创作与欣赏和对艺术意境的创造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也正是在虚静观的积极作用下才使得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普遍带有幽静、清雅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