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374篇
科学研究   131篇
各国文化   59篇
体育   164篇
综合类   158篇
文化理论   34篇
信息传播   29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732篇
  2010年   519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666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长的宗教,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美学思想反映了传统化的民族特色,对现代人追求美学的生活极具时代的实践意义,道教美学的“善-美”、“生-美”、“真-美”,最后归宿于“至道-至美”,以及大道可以修为,人生之美可以寻觅的“有为”思想,对现代人回归大自然,寻求精神生命肉体生命的高度和谐统一,体味真实、鲜活、生机勃勃的生命存在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2.
郭伟 《现代语文》2006,(4):78-78
杰罗姆·罗森堡(Jerome Rothenberg,1931),美国诗人、理论家和翻译家。作为一个不断创新的诗人,他进一步扩大了传统的内涵和领域,主张“从人类经验最广阔的领域去寻找诗歌传统”。他相信诗歌的力量,相信诗人可以通过诗歌来改变世界。为了让中国广大的诗歌爱好者“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2003年第5期《世界文学》对其诗歌和诗学进行了选择性的译介。从中可以看出,罗森堡的诗关注的始终是人的问题,探讨人与世界、与时间、与生存和死亡的广泛的联系。为了审察人的具体生存状况,他对精神和肉体、性别意识所带来的生存观差异等比较敏感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3.
早在2500年前,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就把"诲人不倦"作为教师个人修养要达到的境界之一.在2500年后的今天,无数的教师被职业倦怠困扰着.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克服职业倦怠的钥匙,开启通往明师之门.  相似文献   
144.
钓者的境界     
拂尘  郑杰 《课外阅读》2007,(12):16-17
庄子坐在渤海边。子牙坐在渭水边。严光坐在富春江边。他们其实都在等,有时候代价大了些,比如子牙,如果文王生得早些,或许他治  相似文献   
145.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是审美的、诗意的及充满情趣的",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建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受到精神的陶冶和情趣的提升,关注语文的美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6.
刘亮程的散文扎根于大地,提炼了乡土的原汁,形成独特的乡土语言,写出了一种乡村文化,一种乡土哲学。  相似文献   
147.
杜甫之诗,以“诗史”而独步诗坛,其人,以“诗圣”而感化后代。本文试就《茅屋为秋风所破耿》(以下简称(茅》)简析之。  相似文献   
148.
李富菊 《宣武教育》2004,(11):37-37
境界是我国人文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把它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教育的窗户。教育境界的存在为以境界研究教育提供了本体论基础,境界的可显示性为以境界研究教育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教育境界的可显示性决定了可以从多角度对境界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把教育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守纪之境、守德之境:求生之境、执迷之境、自如之境;困顿之境、平淡之境、合乐之境、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149.
本文就现代汉诗语言冗长芜杂的现象与后现代派提出的"剔除修辞"、"甩掉隐喻"等观点,按诗学本质规律表达个人的意见:用现代汉语写诗亦须遵守"诗意的言说"之规则;隐喻是使诗表现生动的"意象化譬比";运用"减法"于"句思维","损之而益"是艺术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0.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最具艺术才华与特点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创作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其散文表现出题材外拓,手法创新,风格独异的创变过程.他的散文可分为五个审美类型,自传类、世相类、风情类、禅思类和文化类散文,显示了他广阔的审美视野与选材能力.他的散文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色,为人讲真,塑造出了一个大写的智者形象,创造了风格独异的境界,成功地运用了感应式思维,使散文作品更富有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