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篇
教育   198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舆论辩论是思想达到真理的必经之途,但很多辩论都可能导致舆论攻击和舆论一律,使不同意见遭到压制。辩论不仅引发人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而且可以避免某种见解垄断观点市场,钳制舆论。在依法治国的时代,抵制强制的舆论一律,成为公民的法律意识,但民意同化的舆论一律时时都在形成,构筑了坚如磐石的舆论方针。  相似文献   
152.
诗画有机地结合,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理想和标准.王维在文人画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他被誉为"文人画之鼻祖",他在绘画中融入诗意、禅意,开创了山水画独特优美的"禅境?表现.诗与禅都是性情的流露,诗中追求画意,画中追求诗意,诗画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53.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对东、西方古典艺术不同的空间意识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这两大艺术体系在把握世界的方式、处理主客体关系的态度方面的原则区别。并对中国诗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意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这为我们认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精神提供了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4.
诗歌教学需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于《山行》一诗的教学,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引导学生打开"画卷",品析字词,走进诗境;品析"画卷",吟诵合璧,理解诗意;诗画结合,诗情画意,纵情"山水"。  相似文献   
155.
《大连大学学报》2021,(1):94-99
明代题画唱和与明代绘画的发展几乎同步,可分为三个阶段:洪武至弘治年间为第一阶段,正德至隆庆年间为第二阶段,万历至崇祯年间为第三阶段。明代题画唱和具有群体性和地域性特征。其中,京城官员的题画唱和台阁色彩明显,多北地风景;吴中文人的题画唱和生活气息浓厚,多江南风物。同时,明代题画唱和具有画与诗相互生成的关系,一方面题画唱和孕育唱和诗集,另一方面唱和活动造就题画唱和。研究明代题画唱和具有多重意义:题画唱和作品既有文献辑佚的作用,又有书画鉴赏的价值,它还是变相的小型"唱和诗集",足以扩大和补充明代唱和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6.
汤蕾 《小学生》2024,(3):10-12
美术是小学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艺术育人的教育目标。斑斓的色彩能刻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陶醉在梦幻的世界。从颜色的选择中,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性格、情绪、心理,更深入地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诗画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诗配图,为画题诗,让诗画合一,体会诗画独特的内涵和韵味。诗与画结合的美术课堂充满活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美术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7.
《童趣诗词一百首·插图本》选题独特, 创意新颖, 评点精彩, 诗画一体,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欣赏性, 是一本能陶冶少年儿童审美情趣的优秀读物, 它填补了目前同类出版物的空白。同时, 它具有较高的学术性, 是儿童文学研究者研究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8.
唐代题画诗的发展在杜甫之上达到了高潮,杜甫所创作的《饮中八仙歌》是其诸多名作中最为独特的一篇作品,它在体裁上往往被人怀疑为题画诗。该文通过对杜甫题画诗的罗列,认为《饮中八仙歌》在题材上并不一定属于题画诗,但在内容上极具其他诗体所不具备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更加接近于空间艺术的呈现,在多个层面促进了后世大量相关诗意画的转释。宋代之后,尤其李公麟以来的画家,唐寅、任仁发、张翀等以各自的独到理解打破了诗画壁垒,书写了《饮中八仙歌》的接受史长卷,也在多个方面加速了“饮中八仙”形象由语言到图像的超文本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9.
从哲学、人类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深入探究中国诗画这一整体概念背后的深层文化结构、意义链和问题链,指出中国诗画是一个“综合文本”结构体,其背后反映的是诗人和画者个体的家、国、天下三位一体的文化意义链结构和集体无意识。在对中国诗画作为综合文本概念、方法和意义链分析后,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并指出中国诗画多模态翻译与传播本质上是跨文化交际,即在两种文化间建构起一种相互可接受的互惠互鉴关系。数字人文语境下,中国诗画的多模态翻译与传播的目的是让中国诗画成为一种跨时空、非实体、非线性、多模态、跨国界、双向交互、参与体验式跨文化交际活动,其本质是运用多种现代技术、方法和路径,跨越学科边界,超越语言界限,桥接文化隔阂,让西方受众以更直观、更立体的方式去理解、欣赏并接受我们东方人的文化思维、历史生活、艺术审美和生存世界。  相似文献   
160.
在中西方的艺术理论和美学史上,有关诗与画两种艺术形式孰优孰劣的论争一直存在。从古希腊时期“视觉优先”观点的奠基,到西方近代美学界对诗与画不同表现形式和审美特质的区别与辨析,均体现出上述论争的脉络。论争的实质在于艺术真实性的追寻与讨论。而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和美学在有关诗画优劣的讨论中所贡献的诗画“会通”观点,则为超越感官对立的“诗画优劣论”提供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