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生命档案     
有这样一位档案工作者,他38年如一日,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追寻着尘封墨迹间曾经鲜活的生命,追寻着青书黄卷中曾经磅礴的史诗……他的事业,与档案相伴;他的生命,与档案相融。他就是由解放军总政话剧团推出的大型全景式话剧《生命档案》的主人公——刘义权。  相似文献   
22.
学术史意义上的"照着说"与"接着说",是期待后学在领悟先哲在给定论域所达到的高度(峰值)之同时,不妨追问其相应的限度(边界)。这落到《谈艺录》对黄遵宪与王国维的诗学抑扬一案,也就呈示钱钟书的审美眼光暨文化视野,比梁启超更经得起证伪。就清末学界诗坛而言,能真正让西学义谛(而非西洋制度名物之皮毛)水乳交融于旧体诗的代表人物,委实惟有王国维,而不是梁所推崇的黄遵宪。文学史界若至今未能"照着说"出钱在1948年的这一卓识,未免有遗珠之憾。至于为何留日不到一年的王国维对西学义谛的细深体悟,远非出使欧美近廿年的黄遵宪所能及?这个本应由钱钟书提出且回答、却终究未提出与回答的关键问题,客观上是为后学对先哲的"接着说"腾出了空间。  相似文献   
23.
《蜀素帖》,是以乌丝栏绢素为地儿的米芾墨迹。米芾生活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初名黻,祖籍山西太原,后徙居湖北襄阳,故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他中年移居镇江,遂号海岳外史。米芾官至礼部员  相似文献   
24.
闽侯人许珌亲历了明清政权的鼎革,身为崇祯十二年乡试取得功名的待售士子,清初仕途多磨难,屡不得去谒。康熙四年方被选授安定知县,二年余旋被罢官。后因贫寓居安定及临洮二地,终生未能回归故里。许劝亲眼目睹了康熙初年甘肃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并在其诗文中多有载录,这些诗文多收录于其诗文集《许铁堂诗稿》中。结合该诗文集对许珌宦寓陇上之事略进行述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5.
由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把汉字书写艺术视为传承文明的国宝,世代绵延,不断推陈出新,在汉字书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先人先贤、仁人志士,都在为汉字书法艺术贡献着毕生的精力。其中知名度较高的书法名人不胜枚举,他们在书法殿堂中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26.
陆游是我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诸体兼擅的大文学家之一,他不仅是个大诗人和著名词人,而且还是极其重要的散文大家。陆游文学创作思想内容丰富,艺术风格多样,无论是其爱国主义精神,还是创作艺术,都对后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冬天,江西发生水灾,导致严重饥荒。从文学角度看,有一个历史的巧合:爱国诗人陆游与爱国词人辛弃疾,先后在江西任职,对严重的饥荒都有所作为,但他们处理的方式既不相同,结局也大  相似文献   
28.
清人涨潮在<幽梦影>中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如此说来,蝶之于花,泉之于山,苔之于石,藻之于水,藤萝之于乔木,均是不可或缺之物.可见癖好之于人生,实是独特的文化个性的体现.当今读书界中有"书癖"者甚多,"八闽之子"林公武先生便是其一.  相似文献   
29.
本文发表的汪莱遗诗八首,从汪氏后裔家藏《衡斋先生烬余诗稿》中选出,均系先生弱冠时的诗作。八首诗,反映汪莱青年时代的胸怀、抱负和品格。选诗者就其所知,作了必要的注记,供研究汪莱师友参考。  相似文献   
30.
<俞正燮(四养斋诗稿)初绎>一文,是作者在通读<诗稿>基础上,紧密联系一代大学者、思想家,也是诗人俞正燮生平和学术著述,掌握其思想感情脉络.从心忧天下,关心民瘼,崇尚气节,刻苦攻读、高朋厚谊、安贫甘苦、尊崇妇女,情景入诗八个方面,进行归类梳绎和分析论证,从而明确俞诗基调与其学术著述及为人基本一致,而俞正燮的深邃思想、生活情趣及抽象哲理,是通过丰富的题材和形象、精炼而含蓄的诗的语言来表达,寓理性于感情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