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080篇
科学研究   176篇
各国文化   107篇
体育   179篇
综合类   368篇
文化理论   68篇
信息传播   43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859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913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760篇
  2008年   855篇
  2007年   633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422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均为唐代送别诗中的名篇。细读起来,个中意味别有一番情趣。王勃诗一开头便以对仗的形式出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借景生情,写得十分壮阔,颇  相似文献   
42.
以“味”论诗是中国传统诗学中最富民族特色的重要方法。在诗味论的发展过程中,不少诗论家以其卓越的理论创见为定诗学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使诗味论不断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钟嵘提出的“滋味”说从创作论、鉴赏论和批语论角度对诗味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3.
44.
本文认为,宋之问于神龙元年贬泷州,次年春末是承召回归,而不是如两《唐书》等所说的“逃归”。其回归的时间也证明了他的复出与王同皎等被杀无关。又,文献资料证明,宋之问的《灵隐寺》诗写的就是灵隐周围的景色,诗题与内容切合,说此诗作于台州,不可从。  相似文献   
45.
《警世阴阳梦》、《清夜钟》作者新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运用有关材料,证明了《警世阴阳梦》是作者在大量抄录和改编《玉镜新谭》的基础上写成的;并证明了《清夜钟》的作者确为陆云龙。  相似文献   
46.
《鹦鹉媒》《庄目》“下编传奇四”著录有钱维乔所作此剧 ,称 ,“乾隆刊本” ,“凡二卷四十一齿句。”末叙其本事。按 ,钱氏《鹦鹉媒自序》称 :“鹦鹉媒者 ,其事本般阳生《聊斋志异》 ,而益以渲染成之。”其兄维城《鹦鹉媒传奇题词》谓 :“精诚只愿感苍穹 ,几上淋漓血指红。”事见《聊斋志异·阿宝》 ,谓粤西孙子楚 ,生有枝指 ,性迂讷 ,人以“孙痴”呼之。富室女阿宝 ,有绝色 ,日择良匹 ,终不当意。子楚从人戏言 ,央媒议亲。宝戏曰 :“渠去其枝指 ,余当归之。”生果以斧自断枝指 ,血流如注。清明出游 ,得见宝 ,魂随之而去。坐卧依之 ,甚相得…  相似文献   
47.
福建文化名人陈宝琛里居期间 ,听到“甲午”战败 ,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 ,悲愤难抑 ,写下著名的《感春》四律。本文试作剖析 ,以管见诗人的爱国情怀与诗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8.
谈情中景观     
我这里要谈的,不是指被审美主体移情变质的虚景,也不指他身尤情生幻的幻景,而是指有情人在特定心态下对实景的观照。下面我们先玩味一下几首写四季景色的小诗和词曲小令:  相似文献   
49.
一诗四唱和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有一首 《无题》诗: 惯于长夜过春时, 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 此诗发表后没几天,逃居日本近十年  相似文献   
50.
蔡琰的<悲愤诗>被大多数学者认定是自述身世之作,于是人们往往依据诗中的内容来探索她的生活经历.但详绎此诗可以发现,诗中所叙乃是董卓部下劫杀掳掠的暴行及其给人们特别是妇女所造成的深重灾难,而与蔡琰本人的处境和遭际不相符合,因而<悲愤诗>并非蔡琰自述身世之作.在此基础上,考察东汉末历史事实,可以认定:蔡琰没入匈奴之事容或有之,但并非没入左贤王.她不久即被赎回,因而并没有所谓滞留南匈奴十二年并生有二子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