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67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周子之学 ,以为本。”“”是宋代理学开山周敦颐在其主要哲学著作《通书》中反复阐述的哲学概念 ,有着极其丰富和精微的宇宙观和道德观的内涵。研究和探讨“”的真实含义 ,揭示“”这个古老的精神文明精粹之要义 ,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周敦颐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全面认识和了解 ,而且对于搞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联系宋代特殊的时代环境,我们发现禅宗给杨万里“斋体”带来了超然无碍的禅意情趣。杨万里通过对禅的体证,将禅宗随缘放旷的情怀引入了其诗歌的创作,化解了时代给诗人带来的价值困惑和精神危机。“斋体”的禅趣具体表现为空明的人生境界、随缘的生活态度和幽默的审美情味。  相似文献   
53.
王船山纠正程、朱理学“理、气分立”和理欲对立的观念;批判陆、王心学,“销行入知”的“知行合一论”;宏扬用敦颐、张载“气性合一”和“以论性”的哲学,把宋明新儒学的性道之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4.
儒家心学一系的基本思想进路,在于寻求意识主体的落实,并最终在人的内在性上找到其确立的根基作为最高本体。这种本体不是一个现成的他者,而是一个敞开的,由人的直觉体悟、并由此而得以成立的。通过对《中庸》一文中的核心观念“”的考察,认为:“”是《中庸》所建构的世界的奠基性观念,由此而形成的哲学体系成为儒家心学的理论雏形。  相似文献   
55.
【引子】: 现在,我们全社会都在讲信。信中的“”字指一种真实的内心度和内在的品质,“信”涉及到自己外在的言行,涉及到与他人的关系。单纯的“”重心在我,是关心自己的道德水准,关心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单纯的“信”字则重心在人,是关心自己言行对他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在废名的诗论中,新诗质体现为“当下性”和“诗的情绪”,由此衍生出新诗的“切实”、“质直”以及见之“性情”。这与废名所倡导的“文艺复兴”有着内在一致性。而这些正暗合了新诗的“真”、“”要求,并且这一要求逐渐鲜明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57.
历来时蒋捷词评价颇多分歧,是因其词对诸多词人、流派均有学习、继承,且自有开拓.其词炼字精深、调音和畅,洗炼缜密、语多创获,既有对稼轩的仿作,亦有近于梦窗的炼字用语处,密丽而入于晦涩,奇巧以故作"狡狯".其清新自然、轻灵明畅的小词,逸趣横生,明白如话,常见幽默,如诗中之斋体;纤巧、尖新,趣味俚俗,语言与形象又近于元曲风味.蒋捷生于宋元之交,因其特殊的家世与身份,其词亦有继承<离骚>传统的比兴寄托,分得"香草"、"美人"的意旨.  相似文献   
58.
在两宋诗人中,杨万里可以说是继苏轼之后最富于独创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但又有非常显著的特异之处:特别善于描写别人很少描写和从未描写过的景象,又很重视艺术技巧的追求,展示了其诗歌的独创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59.
朱梅崖生平以古文大家自期,论文主张“立为本”,轩轾文体皆本之于这一主张。他的古文出醇古冲淡之气,不足的是经世精神不足。在乾嘉考证之风盛行、骈文复兴之际,梅崖不仅一枝独秀,而且不懈传授古文,在闽赣一带形成了一股古文风气,其价值、地位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60.
“修辞立其”如何客观解读,学界认识并不一致,综合各家说法,大致可以理解为“(更好地)修整(或修治)语辞(包括言语和文辞)以有效表达真意建立信”。“修辞立其”作为一种观点,在文学、哲学、辞章学、翻译学等诸多学科中得到进一步阐释,发生了内涵流变。作为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学科命题,引发了系列讨论,如“修辞立其”是否为汉语修辞学的学科之源、“修辞”实践是否必须遵循“立”原则等。作为名言熟语,在言语实践中被广泛引用,以展示古文功底和文采,增强言语表现力和说服力,但大多仅就字面理解为写作之法或为人之道,这种修辞实践可看作“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的主观发挥和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