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9篇
科学研究   5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电影《独立时代》以话语为主角,不仅仅展现了历时层面上传统语录到现代对话的价值更迭,同时揭示了共时结构上主体交往意图与意义的分裂.影片在夸张的剧场风格中,使人们不得不正视现代话语的悖论。它使发言个体独立的同时,却因为价值共契的缺失令我们产生无从选择的困惑。它在主体问造成意图的误认,却也同时使人们逃脱对他者深渊的偏执幻想。  相似文献   
82.
《阅读与鉴赏》2009,(8):1-1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相似文献   
83.
简讯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是最杰出的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孟子的有关著作(语录体)中完全可以了解他的一些学说和观点,这些学说精湛地论述了他的音乐思想以及音乐与社会、政治、伦理、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另一个,就是得到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 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挺听话的——听自己的话。 毁灭友情的方式有许多,但最彻底的一种就是——借钱!  相似文献   
85.
女儿语录     
韩天才 《家长》2009,(1):42-45
7月21日下午,在乡下同学家吃状元宴的女儿发来手机短信,说:“通知书来啦,哇哈哈哈哈。”看到这条短信,我终于真切地感到,女儿居然这么快就长大了,再过一个多月,她就要远离我们,到遥远的异地上大学去了。想到这里,我既欣慰,也有些伤感,不禁回想起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来,特别是她那些堪称经典的搞笑语录,不仅体现出小东西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也给那时初为人父、初为人母而忙得一塌糊涂的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相似文献   
86.
何蜀 《老年教育》2010,(12):18-19
年龄稍长一些的人大概还记得,“文革”结束后不久,放映了一部电影叫做《戴手铐的旅客》,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戴红袖标的女红卫兵,在水果摊上挑来挑去地拣大苹果,售货员大嫂不耐烦地喊道:“要斗私批修!”红袖标女则回敬道:“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相似文献   
87.
在我识字到可以阅读的时代,可读的书相当少,而且越来越少,许多东西是不准阅读的。记得1966年的秋天,我进入小学五年纪的下学期,老师发给的课本只有一本《毛主席语录》。另一个下午.我跟着父亲把窗帘拉严实,把他青年时代的藏书全部烧掉。  相似文献   
88.
笔者收藏了一套韶山风景图案“毛主席语录”封,共4枚,每枚都印有不同的韶山风景图案和毛泽东语录。封图彩色印刷,尺寸较小,16.5mm×10.3mm,无印刷单位与时间,但根据封上图文,肯定属“文革”物品。目前,网上“文革”时期语录封价格,一般每枚在20--30元之间,但基本上都没有图案。  相似文献   
89.
高放 《中学教育》2004,(11):6-6
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可谓家喻户晓,可鲜为人知的是,在“革”初期的1967年,香港自联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刘主席语录》,该书的编撰是定居美国纽约的海外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先生。在“革”初期,司马璐读过传到香港的《毛主席语录》后,认为毛、刘二人思想观点有同有异,毛未必对,刘未必错,所以就动手选编一本《刘主席语录》。  相似文献   
90.
李增有 《班主任》2012,(1):70-70
这是谁写的 一日语文课上,王老师逐一检查学生在黑板上默写的古诗词。当检查到《浣溪沙》时,看到歪七扭八、错字百出的默写,王老师顿时火冒三丈,大喝一声:“这是谁写的?”学生回答:“苏轼!”王老师顿时气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