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28篇
科学研究   3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是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语文是工具性学科,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其主要的任务。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组织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不要受语文教科书内容的限制,应该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2.
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读,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领略祖国语吉文字的美;通过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53.
纵观近年的高考语试题,语言材料越来越丰富,知识覆盖面越来越宽,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愈来愈高。以1999年高考语试卷为例来说,’99考题与往年相比减少了纯识记的题目而增加了语言运用的题目;拓宽了知识考查范围,除了增加语学科的相关知识(如现代诗歌鉴赏、言句式)外,还旁及社会实践知识(“电信费”、“邮费”),语言材料更加贴近生活(“再就业工作”、“家用电器降价”、  相似文献   
54.
邱茨芬 《广西教育》2006,(7B):59-59
“语感”包含语感素质和语感技能,我们常说的“语感”其实就是“语感技能”,这是一个外在的动态的心理过程,具体地体现为一种一读就懂、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的功能。语感素质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的因素。一个人的语感素质主要依赖于后天的“积淀”,这个“积淀”也就是培养积累,其中,既有感性的成分,更有理性的成分。基于上述的认识,我认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最基本的训练中,应该进行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5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其实,地域文化不仅是新  相似文献   
56.
在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作为语文能力培养手段之一的课外阅读,其重要意义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教材配置必修读本,或许正是适应了这种背景与共识。  相似文献   
57.
张文郁 《现代教育》2003,(17):73-73
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语文教学不能老是对学生死板的灌输语文知识,而应当凭借各种手段,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综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58.
程丽华 《甘肃教育》2001,(11):29-30
全国高考作文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高考语文试题改革的逐步推进,在世纪之交,终于以崭新的面目———“话题式”作文出现在考生面前。所谓“话题式”作文,即只规定作文的范围,不规定作文的文体,自由度相对较高的一种作文形式。它仍属于给材料作文中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它完全摒弃了材料作文在写作上的老套路,尤其是对文体的要求放宽后,更给广大考生提供了极大的构思空间和创作空间。由此可以看出高考作文命题的这样一个突出特点:培养发散思维,注重健康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打破模式化,树…  相似文献   
59.
试图从语文素养及相关概念的界定、语文素养的内容及其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理念的阐释等方面,对语文课程目标作尝试性解读,以其引起广大读者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0.
从语文课程的长远目标看.课文课程应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前提.“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从近期学习目标看,语文课应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一定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要完成这些任务,首先要落实语文课姓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