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5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教育   24601篇
科学研究   1260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103篇
综合类   909篇
文化理论   92篇
信息传播   1096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703篇
  2015年   1155篇
  2014年   2218篇
  2013年   1676篇
  2012年   1705篇
  2011年   2119篇
  2010年   1930篇
  2009年   1935篇
  2008年   2082篇
  2007年   1689篇
  2006年   1289篇
  2005年   959篇
  2004年   1275篇
  2003年   1436篇
  2002年   1130篇
  2001年   847篇
  2000年   689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都昌方言中最具特色的被动标记是"驮"。"驮"字表被动,主要分布于赣方言区,以及周边受影响的江淮官话区,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少见。通过语料库收集语料,对历史上各时期"驮"字语义进行分析,发现"驮"字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由本义"背负"发展为遭受义"挨、受",又从遭受义语法化为被动义,成为一个被动标记。  相似文献   
912.
【目的/意义】从海量微博信息中提取准确的主题词,以期为政府和企业进行舆情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过程】通过分析传统微博主题词提取方法的特点及不足,提出了基于语义概念和词共现的微博主题词提取 方法,该方法利用文本扩充策略将微博从短文本扩充为较长文本,借助于语义词典对微博文本中的词汇进行语义 概念扩展,结合微博文本结构特点分配词汇权重,再综合考虑词汇的共现度来提取微博主题词。【结果/结论】实验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微博主题词提取算法优于传统方法,它能够有效提高微博主题词提取的性能。【创新/局限】利 用语义概念结合词共现思想进行微博主题词提取是一种新的探索,由于算法中的分词方法对个别网络新词切分可 能不合适,会对关键词提取准确性造成微小影响。  相似文献   
913.
近年来,汉语网络语言生活中出现了大量敏锐反映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显著传播效应的新词语,如"佛系""战疫""油腻中年"等.这些词语被称作"锐词".从文化进化理论"模因论"的角度看,锐词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其传播的根本原因是模因作用的结果.那些具有高保真性、长寿性和能产性特点的锐词在传播过程中往往成为强...  相似文献   
914.
915.
916.
917.
dεp是动词dε-后附加副动词语缀-P(-p/-ip)形式构成的,是现代维吾尔语中高度发达的动词非人称形式.dεp在不同语境中,体现出了语法化倾向,且具有连续统特征.本文就dεp在不同语境中的表现进行了考察,主要从dεp在篇章中的形式表现、语用语法化表现、连续统特征以及dεp对应国家通用语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  相似文献   
9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其翻译质量关系着我国特色文化被目标语文化了解、接受的程度及文化交流的成败.把文化负载词作为模因,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采用异化、同时兼顾归化、以厚翻译为手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可选策略.  相似文献   
9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云涌而入,我校吸收了大量的农民工子女前来就读。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学生的英语成绩  相似文献   
920.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历来被认为是炼词造句的典范,特别是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其实在这句诗里不仅仅是这个"绿"字用得好,还有一个也用得十分恰到好处的"又"字,通过这个"又"字,使全诗上下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