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8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新老客族词的关联机制及其语用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客、博客、晒客、职客"等新客族词与"顾客、游客、乘客,旅客"等老客族词,虽然形式上共用了"一客"词语模,但却在结构、语源、语义和语域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这种关联及差异既彰显出词汇"因中有变"的发展规律,也为汉语词汇教学、词汇研究及辞书编纂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2.
哈贝马斯在其名《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对“公共领域”一词的演变,从语源到思想史的意义作出相当明晰的描述。  相似文献   
93.
研究同族词有助于:(1)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2)探讨汉字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3)分析词汇的系统性;(4)编写理想的辞书.  相似文献   
94.
19世纪中期传入日本的《■咭唎紀略》和《海国图志》中,英文"Library"的中译名是"大书馆"和"书馆"。但源自《四洲志》的《海国图志》中,中文"书馆"大部分译自英文的"学校"或"大学"而非"图书馆"。1860年森田冈太郎和1872年市川清流与町田久成先后提出了"書籍館"的译名。日语"図書館"的名称首先来自1877年的东京大学法理文学部图书馆,以该馆为代表,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名称出现过先将"書籍"转换为"圖書",并与建筑设施的其他称谓结合(如"圖書室"),然后再替换为与"館"结合的演化路径。"图书""文库""图书室""图书馆"在中国古代均已出现。日语中只有"図書"源自古汉语,日本在8世纪初出现了名为"図書寮"的机构,一度也负责管理国家的藏书。没有证据表明"library"一词的日译名称"図書室"和"図書館"直接取自中国古已有之的称谓。  相似文献   
95.
先秦汉语常见的单音节否定词按照词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不、弗、毋、勿、未、否、非、匪、微"主要作副词,"无、亡、罔,靡、蔑"主要作动词,"莫"主要作代词.它们都是唇音,在语音上相近,都含有否定义,在意义上相通,是一组同源词.它们在人类语言中产生较旱,表示强烈的反对意见."不"字是帮母否定词的语源,"无"字是明母否定词的语源."不"字比"无"字更为根本,是整个否定词的总语源.  相似文献   
96.
关中方言中的词根与词缀同义的ABB式派生形容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中方言中习用的ABB式派生形容词,其中有一部分叠音词缀与其词根意义关系密切,对词根起着强化和补充说明的作用,具有生动形象的修辞效果.这些方言语词,事实上也是古代雅言在口语中的保存.本文试从语源的角度举例探讨.  相似文献   
97.
某段文献形式能否作为某成语的语源,这取决于两个方面:它与成语是否存在同一性,它在书面文献记载中是否出现最早。而双方是否具有同一性则是判断文献形式能不能作为成语语源的先决条件。同一性指文献形式和成语在所指上相同或基本相同,它既表现在字面上,也表现在意义方面。  相似文献   
98.
声训法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语源研究方法,在先秦两汉的语源探索中发挥过很大作用。但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该法对使用者的古音学水平要求很高,同时又有主观随意性大等不足,声训本身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有所后退,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古音学和文献功底深厚的特长,创造性地运用了这种方法,系联了一大批同源词族,给声训法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99.
赵丽 《文化学刊》2009,(3):90-94
我们现在居住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传媒都得到高速发展。传媒语言作为传媒时代的产物及标志,真实地折射出社会及民俗发展的轨迹。本文力图从民俗角度入手,打开传媒语言的内宇宙,以民俗视野来研究考释传媒语言的语源,让读者领会到语言与民俗在传媒时代的相互博弈,以此引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00.
“尔馨”“宁馨”“如馨”是南北朝时期极富特色的指示词,但其语源至今仍不算明了。本文认为,“尔馨”“宁馨”“如馨”中“馨”当来自“形”,“尔馨”“宁馨”都来自“尔形”,“如馨”来自“如N形”。文章特别引用了现代汉语方言中“形”表示样貌或作为样貌标记的例子作为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