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302篇
科学研究   348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338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12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676篇
  2008年   703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预学单"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预学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设计"预学单"时,要兼顾文本的语用训练点。教师可以运用文本的显性语用基点,如结合文章题目、文本语言、课后习题进行"预学单"设计;也可以运用文本隐性语用基点,如利用文章字词的字理以及关键句之间的联系来设计"预学单";还可以运用文体特点来设计"预学单"。教师要在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文本的基础上,紧扣语用训练点设计"预学单",从而让"预学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32.
课程标准在对英语课程性质的描述中体现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不仅要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也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个性、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思维是助推学生运用体验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3.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由单纯的外语转变成国际通用语(EFL)。本文介绍了EFL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并探讨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用能力的策略,以期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中,交际可以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34.
语用教学观强调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语用教学观下的课堂,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阅读方法、创新活动体验等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用品质,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5.
目前,在小学生语文课堂练习与家庭作业中存在着缺乏实效性、吸引力、创造性、合理设计等问题,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36.
刘彩霞 《考试周刊》2011,(4):103-104
高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本文基于语用能力的概念内涵就我院学生的大学英语语用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期对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在语言应用的过程当中,由于主客观等层面的原因,难免会存在着一些错误。在这种条件下纠错就成为了语言学习与应用过程中一个常态。本文尝试从纠错的基本内涵出发,探讨其在语用过程中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38.
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推理方式不同,容易产生社交语用失误,本文旨在分析社交语用失误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9.
姚金梅 《文教资料》2011,(11):55-56
语言的使用者是人,不同的人说同样的意思的话所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本文探讨了男人和女人由于性别与文化等的不同而产生的语言使用的不同和策略上的差异,为语用的得体性和交际的顺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0.
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研究影响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从学习者自身、社会环境和教学三大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学习者自身因素包括语言能力和性格等,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母语的负迁移、真实语言环境的贫乏、中西方日常交际习惯的差异和文化差异,教学因素包括语用教学的忽视和教师语用能力不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