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0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7篇
教育   16072篇
科学研究   1663篇
各国文化   107篇
体育   658篇
综合类   646篇
文化理论   134篇
信息传播   262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511篇
  2014年   1442篇
  2013年   1119篇
  2012年   1471篇
  2011年   1655篇
  2010年   1504篇
  2009年   1513篇
  2008年   2456篇
  2007年   1974篇
  2006年   1299篇
  2005年   1321篇
  2004年   1019篇
  2003年   935篇
  2002年   806篇
  2001年   612篇
  2000年   565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徐荣华 《中国广播》2006,(12):83-83
2006年4月3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谈话类节目《今晚六点半》,每周一至周五18:30到19:00播出。《今晚六点半》主要通过民生的视角来反映、评述百姓关注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和生活现象。节目采取三人谈话形式,主持人结合最新资讯向听众提供谈话的引子,用知识者的身份、用脱口秀的方式去传达这种资讯,在谈笑中辨析事理,并激发人的联想。为了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扩大社会影响力,《今晚六点半》打造主持群的概念。在节目中,既有学识  相似文献   
182.
大众传播媒介被赋予了一种监视社会环境、解释社会现象的职责,传播媒介所关注的问题与公众关注的问题保持高度一致。然而,按照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非对称理论,媒介在议程设置中也存在着信息非对称的现象。媒介工作人员较之媒介机构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媒介机构较之受众掌握更多的信息,受众的强势阶层掌握相对较多的信息资源和话语权。本文应用传播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对媒介议程设置中的这些信息非对称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3.
王萍 《新闻传播》2006,(9):39-39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于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报道。 2002年底,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在创办的《第一现场》栏目,多数的新闻属于典型的民生新闻。从2005年11月改版后的《第一现场》栏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节目更贴近民生,笔者现以《第一现场》为例,谈一谈个人对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4.
刘丹 《新闻传播》2006,(9):52-52
从“李连杰重返青海修佛法”到“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从“北京孔庙将竖历届高考状元牌”到“女大学生捡剩馒头充饥近两年”,再从“新闻从业人员平均寿命45.7岁”到“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家镛逝世”,假新闻一直都是一种怪现象。关于假新闻现象,已有很多专家学者撰文探讨过。这里笔者想从假新闻的成因,假新闻的类型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一、假新闻的成因假新闻的成因,可以从新闻媒体和受众心理这两方面来说。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看,媒介运作中竞争机  相似文献   
185.
吴献举 《新闻传播》2006,(12):30-31,33
博客名誉侵权是近年来随着博客的勃兴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侵权现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寨”的陈堂发诉中国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寨。该案已于2006年8月2日宣判,判决被告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  相似文献   
186.
都市报作为一个新型报业品牌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于中国报坛,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和全新的办报理念影响、推动中国报业改革进程。但是,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之后,都市报之间的同质化现象却日益严重,一些都市报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所适从,见什么热就抓什么,见别人登什么也盲目跟风,不仅在报道内容与角度上雷同,而且在栏目与版面的设置上亦大体相似。一种产品与其它产品之间的距离越近,彼此间的竞争越激烈。同质化似乎是都市报必然要经过的一个竞争阶段,而且应该讲也是一个地区报纸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同质竞争发展到一定…  相似文献   
187.
乔阳 《记者摇篮》2006,(6):23-23
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报道领域和范围的扩大,即抓住一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从小见大,从特殊看一般,旁及同类教育现象和问题,追溯这种教育现象和问题产生的社会环境诸因素。这里的典型既有正面典型,也有负面典型;既有开始阶段采写的对象,也有深入阶段涉及的有关人和事。比如一个模范教师事迹的深度报道,之所以能够激励其他教师和其他同志,就在于他的高贵品质的形成,光辉形象的树立。除了个人的努力外,周围群众的鼓励,上级领导的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原因。新闻报道如能把这些因素都写进去,这样的教师形象就不只是其他教师学习的榜样,而…  相似文献   
188.
电视媒体的经营同其他行业一样,如今正在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向品牌竞争过渡。实践证明,推出一个品牌节目或栏目,能够激活一个收视时段,创造一个新的收视群体,甚至能够使一个电视频道乍现生机。在现今电视频道和栏目越来越多,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打造品牌栏目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目前电视栏目发展的状况,一个名牌电视栏目至少应达到以下三个要求:(1)定位明确,是同类电视栏目中的佼佼者。(2)拥有相当数量且相对稳定的观众群,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3)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如在国家级或省、市级的评…  相似文献   
189.
韩放 《记者摇篮》2006,(8):30-30
隐性采访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事实真相,采集到公开采访无法了解到的新闻事实,揭露大量腐败、黑暗的社会现象,满足受众知情权及其对媒体惩恶扬善的心理期待,赢得了百姓的掌声和记者们的喜爱。但隐性采访也存在法律及道德上的悖论,只有对其进行规制,才能使隐性采访合理有序发展。一、隐性采访的限制1、记者伪装身份进行隐性采访应慎重。伪装身份意味着欺骗,应当不得已而为之。只有当欺骗比起对方的卑劣行径是微不足道的,揭露这些卑劣行为对于公众极为重要,通过公开采访又无法获得相关信息时,隐性采访才可以认为是正当的。记者不能伪装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90.
在各种新闻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报纸一大亮点。尤其是经济时评,它以其对最新经济现象的敏锐洞察和具有创新市场潮流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观念.迎合了市场经济社会的需要。成为了今天颇受读者欢迎的一个新闻品种,它甚至被人认为是可以影响政府决策的新闻品种。一张日报的要闻版面,如果能够每天有一篇具有新意和思想深度的时评,无疑是很耐读的电很能够提高报纸档次的。过去我们爱把言论比做报纸的旗帜,今天的情况是。言论可以反映出一张报纸的思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