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220篇
  免费   648篇
  国内免费   1136篇
教育   220562篇
科学研究   12987篇
各国文化   1189篇
体育   11352篇
综合类   6654篇
文化理论   2046篇
信息传播   38214篇
  2024年   2748篇
  2023年   10811篇
  2022年   10441篇
  2021年   7535篇
  2020年   7809篇
  2019年   7624篇
  2018年   3746篇
  2017年   5856篇
  2016年   6371篇
  2015年   8284篇
  2014年   19283篇
  2013年   12723篇
  2012年   15353篇
  2011年   19422篇
  2010年   19187篇
  2009年   18582篇
  2008年   18682篇
  2007年   16376篇
  2006年   16832篇
  2005年   15343篇
  2004年   14361篇
  2003年   13226篇
  2002年   7987篇
  2001年   6222篇
  2000年   4293篇
  1999年   990篇
  1998年   751篇
  1997年   504篇
  1996年   401篇
  1995年   287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942.
王静 《山西档案》2001,(4):17-19
5月11日至18日,我们省直机关档案工作标准化培训班的部分学员赴最早倡导、推行以“件”为单位立卷方法改革的深圳市档案局(馆)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943.
944.
945.
李红 《中学理科》2000,(10):35-36
例1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已启动,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环保观念和措施应贯彻于西部开发的始终。请你根据课本知识谈谈,在西部开发过程中,为了避免水被污染,主要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6.
“无限积分制作文批改法”这一研究课题,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现实意义、它所涉及的,似乎仅仅是作文批改中给分标准问题,实际上。它反映的是一种作文教学现念的改变,同时对教师的作文鉴评能力也是一种检验。这一实验,得到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的肯定,认为它“具有开拓创新意义”,“方向正确”,“如能取碍成功,将是对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贡献。”目前,这一课题还在进一步研宄,本刊令择登报告的部分(原文近万字),以示我们对语文教改的支持,我们欢迎各地致力于语文教改的同志,提供教改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947.
948.
李华 《语文知识》2000,(2):10-12
在学习韩愈《师说》(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二册)一课时,课文下面有这样一段注释:“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故世称韩昌黎。”初读这段文字,很多学生都弄不明白,既然韩愈是河南孟县人,怎么又“郡望昌黎”成了河北人了,究竟什么叫郡望呢?郡望又称郡姓,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产物。所谓“望”,就是望族,指那些  相似文献   
949.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朝著名诗人郑板桥写“竹石”的诗。诗中竹子的背景是屹立的青山和坚硬的岩石。而开篇是一个“咬”字,把竹子坚韧劲拔的强者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读者无不为这精妙传神的“咬”字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950.
《岳阳楼记》是如何一步步推出观点,并表明自己对朋友的规箴之意的呢?这是学生理解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启发、诱导学生通过对文中的“明比”和“暗比”的理解来突破这个难点。首先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明比”。要使学生准确理解文中“明比”的内容和作用,应抓住文中的两个“异”。第一个“异”引出第一组“明比”,这便是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表现出他们“物悲则己悲,物喜则己喜”的情感变化,道出的是人之常情,为第二组“明比”铺陈蓄势。第二个“异”引出第二组“明比”,就是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迁客骚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二者的差异,突出古仁人的情操伟大而高尚。最后作者以古仁人自比,虚推古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