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333篇
科学研究   101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109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2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916篇
  2013年   564篇
  2012年   620篇
  2011年   882篇
  2010年   811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867篇
  2007年   669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假想在不久的将来,电子书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学校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开始使用电子课本进行教学(为了防止混淆,本文的电子课本特指跟纸质书相对应的实物,属于硬件;电子课文等内容信息统一称为电子教材)。  相似文献   
172.
173.
174.
先从三种不同的视角来证明一道课本习题,然后结合Fibonacci倒数列的性质给出习题的推广,最后给出Fibonacci倒数列的一个恒等式与两个推论.  相似文献   
175.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一时期出版的工人识字课本描述了工人从“当牛马”到“做主人”的转变,礼赞劳动光荣;通过对国家象征符号的书写,强调工人是新中国的主人翁,增强工人对自我形象的认同;提出工人作为建设者,要遵守现代工业建设的劳动伦理,成为好工人。借助工人识字课本这一重要载体,党将工人的主人翁形象建构和工人的政治、文化、生产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并置于现代国家建设的宏大叙事中,赋予其更为丰富的内涵特征。  相似文献   
176.
梁竹 《中学教学参考》2023,(11):13-15+63
2023年度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3)》中提到,数学考试出题将要加入复杂的情境,重点强调数学思维方法的考查。面对蕴含复杂情境的数学题,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学科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课本阅读材料为依托,以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指导学生开展“六个一”数学阅读活动。通过数学阅读活动,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7.
课本插图是最直接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好这些藏在文本中的插图,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学会怎样有序观察,展开合理的想象.在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二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为三年级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8.
周新顺在《文史哲》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误读”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使用的批评术语,常常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错误解读”而致误用和滥用。事实上,当代批评理论中的“误读”说是20世纪西方新批评、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解构主义等文论流派逐步发展的产物,其要义恰是以颠覆传统的正、误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9.
本文由“原道”英译分歧引发的学术思考切入,通过拨清“原道”本义的迷雾,解蔽西方汉学语境下的误读与洞见,藉以澄明刘勰文道思想中隐而未彰的义理。研究发现,吉译、戈译、黄译、宇文译、梅译和康、张译,都以超验所指或宗教上的人格神替代“道”,这些对“道”义的重构而导致西方文化语境下“道”义的缺席与变位,实际上是对刘勰文道思想的误读。中国文论核心思想的外译,应参酌原典,保证其要义不失真的同时,尽可能厘清诸概念间的逻辑关联,避免产生肤表不切的比附或征用。此外,客观体认误读及其背后的哲学所指,考虑其在新文化和理论语境中的有效性,给予其适当的跨文化阐释或注释,才能在中西文论间达成真正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0.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课本典型例习题,这样可迅速打开解题突破口,用一题结论解相关题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