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9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教育   22609篇
科学研究   3635篇
各国文化   92篇
体育   2611篇
综合类   1714篇
文化理论   259篇
信息传播   14919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538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618篇
  2016年   778篇
  2015年   1303篇
  2014年   3190篇
  2013年   2773篇
  2012年   3659篇
  2011年   3893篇
  2010年   3288篇
  2009年   3004篇
  2008年   3726篇
  2007年   2653篇
  2006年   2296篇
  2005年   2501篇
  2004年   2145篇
  2003年   1899篇
  2002年   1612篇
  2001年   1298篇
  2000年   1345篇
  1999年   336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91.
刘冰 《编辑学刊》2005,(5):11-13
1997年我应邀参加在香港举行的"亚洲出版研讨会",谈了一些华文图书在北美发展的情况,至今已过去了八个年头,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几乎可以说每年都不同.因为消费者的结构和市场环境有了极大的变化,影响了华文出版品在北美的整个市场.最近我特别对北美各地有代表性的书店作了调查,现在提出来供同业参考.  相似文献   
892.
隐性采访的双重制衡--法律限制和伦理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阳 《今传媒》2005,(2):20-21
一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隐性采访的基本特点是:其一,记者隐去了真实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即隐性采访是记者带有主观故意的行为,这与采访不期而遇的目击性新闻有所不  相似文献   
893.
李雪平 《今传媒》2005,(2):57-57
2004年12月20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色实践者、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原村支书郭秀明去世5周年的日子。打开当时的报纸和画册,每当看到由我拍摄的一张张报道宣传郭秀明事迹的照片时,我总会回忆起5年前采访郭秀明时的一些情景,勾起了对他的深深怀念。1999年8月  相似文献   
894.
杨涛 《今传媒》2005,(3):47-47
“最近生意怎样”,一段时间以来,这已成为《鄂东晚报》的记者们心照不宣的打招呼用语。所谓的“生意”和“办案”,就是记者们去一些出现问题的单位进行采访,而后被曝光单位主动找到记者或被动地叫去看稿,在交纳一定数额的“宣传费”或“征订费”才能免灾。而这一切都是在报社领  相似文献   
895.
转眼又是岁末。在大河报一年章斑斓、五彩缤纷的诸多报道组织中,如果要本人挑出一组“最深印象新闻策划”的话,作为大河报当时新闻采访中心的一员,最能让我在报道组织方法上有所感触觉悟的,恐怕就是大型系列新闻报道“抗战烽火燃中原”的策划过程了。  相似文献   
896.
我是一个原来只有高中化程度的女工,从26岁开始学习写新闻报道,现已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了400多篇章,其中90%以上是报道煤矿工人中的好人好事好风尚的。去年,我仅在河南省十佳报纸之一的《平顶山矿工报》就见报189篇,平均每个月发稿15篇以上。  相似文献   
897.
在现代法治社会.依法办事是所有社会组织和个人处世的底线.新闻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我国的新闻法还未颁布.新闻权利和义务尚未得到法律明确的规定.因此.新闻活动所应遵循的,是与之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如《宪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等。与此同时.新闻记者还必须关注我国的立法进程,以使自己的新闻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898.
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必须在现场.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而作为摄影记者.更是必须争取在第一时问亲临现场。采访完海啸峰会后,我转道棉兰.于2005年1月8日晚上10点搭乘美军直升飞机才到亚齐。离2004年12月26日海啸发生已经过去12天.相比国际媒体《泰晤士报》、《新闻周刊》等,在第一时间上已经晚了。不过.那边的救灾工作还在继续,众多的灾民、国际救援组织、新闻记者都在那里。就在我1月13日从亚齐回到棉兰的第二天.还在机场赴亚齐办理证件处碰到悉尼一名65岁的老记者要赶往灾区,他的精神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899.
现在,“托儿”现象已开始侵入新闻媒体。不但做广告有广告“托儿”,连采访报道新闻也有了新闻“托儿”,并且呈蔓延趋势,其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900.
当采访对象家遭受不幸时,记者不顾对方的痛苦,展示这种不幸,这种做法已经受到来自受众和理论界的广泛批评,对传媒一线的记者构成了不小的压力,影响到他们对事实的选择。那么,记者记录不幸是否都要受到社会的道德谴责,这种选择是否大有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