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对李伯元的谴责小说《文明小史》中的现代性进行了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作品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性终将会属于中国的必然画卷。《文明小史》作为记载中国现代性历史的生动材料,不仅在“晚清是一部出色的小说”,就是在当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2.
所谓“一代有一代之学”,“后世莫能继焉”.作为封建社会末世的晚清是一个众声喧哗、光怪陆离的时代,其时小说因士大夫们出于改良群治的目的而被置于“化最上乘”,新旧观念杂糅的新小说在给今人留下晚清“社会史料”的同时体现出的是巴赫金所言的“狂欢化”色彩。  相似文献   
53.
晚清小说空前繁荣 ,作为一位影响很大的谴责小说家 ,除《官场现形记》外 ,李伯元的《文明小史》同样具有研究价值。《文明小史》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创作素材 ,最早从维新的角度 ,全面揭示了维新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 ,是一部反映晚清社会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54.
"浅阅读"不应遭遇"深谴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浅阅读"现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当代阅读的有效形式之一;它对人的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浅阅读"本身不具有社会的、伦理的、道德的属性,不存在所谓的严重危害.对读者的"浅阅读"现象,我们应持欢迎的态度,并认真研究其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55.
《全国新书目》2011,(5):54-55
1.《朗朗中文》(江西教育出版社)原名《绝色中文》,本书由具有多年海外中文教育经验的学者和教学一线的老师与国内中文教师联手编写,解决了一般教材水土不服、无中文意境等突出问题。2.《季羡林传》(江西教育出版社)著名作家卞毓方以自己擅长的散文笔调叙述了一代鸿儒季羡林先生的生平,挖掘并展现了季老在繁杂曲折的生活经历中所形成的特有的爱国精神。3.《昔日摩登女郎》(江西教育出版社)一部中国女人身体革命的发展简史,一段花国世界摩登女郎的旷世传奇,一个历史烟云里被遗忘的大千世界。本书图文并茂,以年代为章节,系统地向读者展示  相似文献   
56.
20世纪初始几年,清王朝经过甲午战争和庚子赔款这两起奇耻大辱,其极度的腐败已暴露无遗。在这种情况下,谴责小说通过暴露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实现怨世、诋世到醒世的动机企图也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同。其中,尤以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最为畅销。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共108回,出版后出现了"为世所同嗜","甫出版,人争购观",  相似文献   
57.
喻兰 《文教资料》2006,(2):46-47
周梅森的政治小说与晚清谴责小说在时代背景、内容重点、写作手法等方面存在类同之处;同时,由于时代的不同,二者又呈现为截然不同的思想倾向。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以周梅森为代表的当代政治小说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8.
《燕歌行》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主要探究诗歌复杂的情感和主旨。这个主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诗歌中天子、将帅、士兵以及思妇的情感态度来达成。  相似文献   
59.
家长忌语     
范国强 《早期教育》2001,(24):36-36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认可,少一些批评。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避免以下语言:  相似文献   
60.
晚清谴责小说历来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作为小说点睛之笔的儒者形象生动再现了晚清时局变迁中的名士凋零。本文通过对《官场现形记》和《儒林外史》两部小说的文本细读,揭示真儒、假儒、迂儒与侠儒等四类儒者在社会情境中的地位异变,力争发掘晚清小说作家群体借用"实用主义"儒者形象所建构的时代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