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82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教育   21072篇
科学研究   3986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696篇
综合类   929篇
文化理论   573篇
信息传播   5499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515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462篇
  2016年   564篇
  2015年   964篇
  2014年   2262篇
  2013年   2125篇
  2012年   2542篇
  2011年   2898篇
  2010年   2494篇
  2009年   2417篇
  2008年   2924篇
  2007年   2504篇
  2006年   1684篇
  2005年   1477篇
  2004年   1343篇
  2003年   1079篇
  2002年   798篇
  2001年   637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董昕 《新闻采编》2002,(2):14-15
我们生活在一个传媒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电 视、报纸、广播、网络……对于许多人来说,传媒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读报纸看电视了解国内外时事;了解新闻背景,获得分析解释;获取实用生活知识和消费信息;了解时尚和流行趋势,获得社会知识开阔  相似文献   
92.
李洁 《当代传播》2002,(2):42-44
提出的学理概念,泛指调整因新闻内容侵害公民人身权利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③。我国的新闻侵权法是在总结十年动乱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2年《宪法》第一次规定了公民的批评权和建议权以及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禁止侮辱、诽谤和诬陷。这成为新闻侵权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具体讲,可按四个阶段考察我国新闻侵权法的形成与发展。1980年颁布(刑法》。该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要处以相应的刑罚。这是我国首次立法惩处诽谤侮辱,可谓新闻侵权法的滥筋。《民法通则》于1…  相似文献   
93.
“陈宝莲遗照” 2002年7月31日,香港女影星陈宝莲在上海的寓所跳楼自杀,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与陈自杀有关的消息以及陈生前的风流韵事一次又一次连篇累牍地出现在香港大大小小的报纸和杂志。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香港,发生这样一件能够高度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各媒体记者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不少媒体奔赴上海拍摄陈的寓所照片,更有一家周刊的记者假扮陈的亲属,混进陈家拍摄遗物,引起了陈的家人与朋友的强烈不满。就在一波未平之际,又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以致酿成了后来众所周知的“遗照风波”。  相似文献   
94.
95.
图书馆管理中的激励与惩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主要阐述了图书馆管理中的激励与惩罚的基本原则,并通过这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解决图书馆领导层定的管理目标和工作人员个人追求的目标相互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恶意经营是现代企业经营中的一种严重危害企业及其所有者利益的管理腐败行为,正确认识并有效地防治恶意经营行为对我国深化企业改革,建设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98.
浅议对图书馆员的激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员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是提高文献开发能力的重要条件。文章分析了现今影响图书馆员激励的因素,并从图书馆管理者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对馆员进行鼓励。  相似文献   
99.
周鸿 《新闻前哨》2003,(2):10-10
我们正处在大众传播极大发展的社会。每天,媒介向我们输送新闻、评论、电视剧、专题报道等各式各样的节目,以试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但是,当媒体考察传播效果时,却发现有许多事不是那么尽如人愿。受众的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动,受众的态度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受众的情感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激发,传播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说明传播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传媒应想想受众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内心活动到底有哪些特征。只有根据这些特征来改变我们的传播方式,传媒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下面就来探讨受众在接受媒体传播时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0.
罗红 《新闻知识》2003,(7):17-19,49
新闻,这一概念的要义之一就是忠实的反应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动的面貌。让人们了解他们得以生存的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以便遇到重大情况时能及时作出符合实际的应对措施,从而让问题得到恰当解决,由此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然而人们赖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