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校教育管理》2009,3(5):82-82
2009年7月13日《中国青年报》叶铁桥撰文指出,钱钟书、费孝通、巴金……近些年来,每逝去一位民国时期即已名满天下的学人,人们都会在无限缅怀中感叹大师的凋零和后继乏人。季羡林先生的故去,则再一次让这个话题延续。张中行评价季老的三个“难能”,每一个在现时代都是稀缺之物。  相似文献   
102.
《中国新闻周刊》2011,(14):24-28,30,31
整整100年前,中国人从推翻帝制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苦苦求索,遍尝各种方式,寻找复兴国家的自强之路。诞生于此刻的清华园,无疑寄托着国人以学习西学起家、以中国气概立足之梦想。华罗庚、吴晗、曹禺、费孝通、钱伟长、钱学森、梁思成、竺可桢、季羡林……这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03.
上世纪70、80年代,苏南的苏锡常农村依靠紧邻上海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和历史传统,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探索出一条农村发展途径。1983年2月5日,邓小平乘专列离开北京,前往江苏苏州  相似文献   
104.
白描 《收藏》2012,(22):138-139
写作这篇文章,适从英国归来。在英期间,去大英博物馆参观,在中国馆,同行的中国作家们让我讲讲展示在眼前的那些玉器。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玉器,相对于其它浩博的中国藏品,数量不算太多,等次参差不一,但却涵盖了从史前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富有特色的器物,勾画出中国玉器和中华玉文化发展的脉络。神秘玄幻可做多义诠释的良渚文化玉琮,以拉丝工艺精细镂雕的商代玉鹿、西周玉人,代表封建礼制显示品秩地位的汉代玉组佩,敬天礼地、奉神事鬼的璧璜管勒、窍塞覆面,装点威仪  相似文献   
105.
差序格局这一本土社会学概念的普遍性理论价值恰恰在于它对社会科学中个人、群体、社会三个维度的同时把握,以及它有益于对"群体是怎样互动的"和"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两大社会科学基本命题的探讨,而这正是学界一直所忽视或存在许多误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图书评论》2010,(2):121-121
一套20卷、700余万字、完整呈现费孝通思想遗产的《费孝通全集》,亮相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这是费老留给中国的一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07.
《视听界》2010,(4):121-121
今年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诞辰100周年。吴江是费老的家乡,为更好缅怀费老崇高的爱国情怀,继承他“志在富民”的遗志,吴江电视台于5月17日正式启动大型新闻行动“重走费老路——志在富民”。  相似文献   
108.
陈晓燕 《浙江档案》2005,(10):38-3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江南市镇的传统交通手段离不开依赖河道的船运,尤其在河网密布地区,交通几乎全赖船运.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一书中早已描绘过,江南的人们广泛使用木船进行长途和载重运输.凡从事农业、渔业劳动的人家,几乎每户都有一条或几条小船,男男女女都会划船.  相似文献   
109.
我不是诗人     
蒋剑翔 《新闻天地》2004,(10):50-50
费老,费孝通老先生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一生论甚丰,早期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生育制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等述,曾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和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奖章。其所的《江村经济》被公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0.
费孝通的乡村工业化思想建立在他对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和传统工业的认识之上。在他的早期构想中,合作式的组织方式被看做乡村工业发展的样板和模范;而当乡村工业化勃兴之时,他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模式"分析框架用以诠释中国农村的乡村工业发展形态。从"合作"到"模式"的过渡彰显出费孝通农村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这是他对乡村工业化的存在和发展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两者之间不仅存在着紧密的传承性,同时亦可以看出费孝通乡村工业发展思想中前瞻性和解释性的有机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