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了其对于人的本质的界定:"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的理论创新,标志着马克思已经从费尔巴哈的人本思维方式转向了科学的实践逻辑指导下的实践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02.
饮食文化     
《中文自修》2005,(12):48-50
“民以食为天”。所以吃喝是人类生存一个永恒的话题。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宣者,不足以存生也。”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人必须先吃饭而后思维,而不是先思维而后吃饭。”然而,吃喝并不是一个物质层面的简单的温饱问题,更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精神问题,还时时刻刻折射着社会风尚和时代的变迁。在当代中国,吃喝同样是透视中国的成长,变化与问题的一扇极好的窗口。让我们对吃喝的问题进行一番审视和辨析,使我们的精神世界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丰富起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时期,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不同.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里,他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又指出,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三种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但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生成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4.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任何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彼此心与心的相连。作为休戚与共的两个群体,党员干部和群众也是如此,也会面临因政治立场和根本态度差异导致的貌合神离。“近而远之”与“敬而远之”则可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习以为常的事。  相似文献   
105.
费尔巴哈的人类宗教思想认为所有的神的形象及其内涵都是人类自身的创造,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构建了理想的人与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模式,并假托神祗言传身教,借此规范世人。按照他的逻辑,龙形象及其文化内涵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便是中西方的人在社会规范中对价值伦理诉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6.
陆春庚 《中国教师》2009,(16):10-11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都会不断地追求幸福。费尔巴哈说:“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教育是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教育的应然追求是人的幸福。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就不会有学生的幸福和对教育本真追求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7.
马克思哲学实质上是关于人的哲学,同时马克思的人学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原创性品格,它给当代人学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和实践引导。人学已经成为当代国内外学术前沿的热点,而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进程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教育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解读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何理解作为教育基本对象的人,如何理解学生的发展,如何理解自由教育的价值,如何理解教育的社会性,如何理解教育者角色等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9.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创造性地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实践观,并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新唯物主义"的基石,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决裂。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对于我们正确领会新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系。因此,探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0.
费尔巴哈哲学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或对理性传统的挑战,其哲学批判的"反理性"维度主要体现于其感性哲学的逻辑起点"感性"及其"感性—对象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