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教育   5130篇
科学研究   1138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43篇
综合类   274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60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462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615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85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校资助体系作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基础环节和重点要素,对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卓越研究生培养视域下,建构与培养目标相协同的资助理念,以科学动态的校院研究生评价机制为基础,以项目资助和实践平台建设为支撑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将有利于深化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服务于各类型、各层次、各阶段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为提高研究生科研学术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从提高德育实效的角度出发,对以往的德育工作进行了重要地检讨、分析.指出了重智轻德:重政治思想、素质提高、轻道德心理素质培养重灌输、轻实践:重学校教育,轻家庭社会教育等方面的轻重失衡及其危害,进而阐述了克服这些失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3.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引入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提高困难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培养积极人格特质;有利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实现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真正实现"心理脱贫",达到"扶志""扶智"的目的,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高校应在保障性基础资助的同时营造积极的育人环境,在个性化发展资助的同时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助力学生储备"心理资本"。通过建立并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信息库,提升学生工作团队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重视落实在学生中从问题取向转化为发展取向的心理咨询模式,提升高校资助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94.
95.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对4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特困生比例超过15%.贫困大学生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如何确保资助落到实处,对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6.
随着国家新资助体系的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正逐渐消失,但他们的思想、心理、发展等层面的问题并不会轻易消失,还将会较长时间存在。针对此种现状,湖州师范学院资助工作深入贯彻"解决大学生实际困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精神,在科学规范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7.
蔡彬 《华章》2011,(19)
我国在大中专学校实施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三金”资助体系,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在大学里面,“三金”是扶贫救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社会十分关注的焦点.“三金”在帮助贫困生成才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由于是新生事物,所以在评选上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公开、公平和公正也存在争议.本文以高职“三金”资助体系的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其特点,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三金”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随着国家助学政策的陆续出台,贫困生的入学及生活困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然而,在国家助学金的评选过程中却暴露出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在揭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
法律的供求均衡理论是分析循环经济法律问题的有效工具。法律的需求产生法律供给。利用成本收益分析、均衡分析等经济学工具,分析我国现有循环经济法的主要制度是否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是否能实现循环经济的效率目标,可以找到完善循环经济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0.
对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的"精神资助"问题展开研究,对当前贫困生精神资助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对提升贫困生精神资助效果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