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7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抗战时期内迁高校的西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一大批公私立高等学校内迁到西北和西南。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高校 ,为了使学校的内迁与当地经济开发相结合 ,别具心裁、深谋远虑地选择内迁路径和校址 ;结合当地经济的特色 ,以科技和教育为主要手段 ,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开发西部资源。这些为当今方兴未艾的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2.
抗战时期,为躲避日寇的战火,中国出现了一次自东向西的文化内迁,高校成为内迁的主要载体。内迁高校以其固有的爱国传统、先进的文化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推进了贵州的民主解放运动,促成了贵州教育事业的飞跃,推动了贵州社会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93.
汉代赎刑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是赎刑制度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在继承秦代赎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汉代的赎刑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具有其特殊的时代特点,它应用广泛,种类繁多,对汉代社会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同时为其后的封建社会的赎刑制度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94.
王昌龄迁谪时期的诗歌,不仅向友人表达了诚挚的情谊、高远的志向及坚贞的操守,而且也诉说了自己怀才不遇、委曲不伸的愤懑。因此,王昌龄的迁谪诗并非一般的应景之作,更非无病呻吟、舞文弄墨的文字游戏,而是诗人情感的坦诚流露、灵魂的真实写照。其迁谪诗以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雷雨》和《骆驼祥子》的分析,寄希望于中国文学能够尽早摆脱社会化、世俗化等诸多不利因素的桎槁与束缚,真正深入到对灵魂救赎、对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上,拿出俾睨一切的精神气质,洞穿人生虚无的浩瀚灵魂和承担虚无之重压的伟大精神力量,产生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伟大作家以及具有强大震撼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9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应在全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探索出适合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模式,即建立全纳学校、全纳课程,构建全纳社会。要理解全纳教育理念,制定全纳教育标准,构建全纳教育指标体系,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实施动态监察,以便采取有效对策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7.
折返式翻车机迁车台导轨与地面基础导轨经常对不准,严重影响翻车进度,提出改进措施。实践表明,改进后迁车台对轨准确、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98.
战时须作平时看——国家动荡中的教育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战时教育总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抗战时期实行了内迁高校、设立国立中学以及贷金制度等措施。这些措施不仅保存了中国教育的命脉未因战事的发生而中断,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抗战的顺利进行,并对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
面向传统家谱档案中的先贤人物,主张通过历史人文解析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实现家族文化的挖掘与展示,转变传统家谱档案为立体的多维度资源。以浙江省仙居县高迁村的《吴氏西宅宗谱》作为研究素材,借助本体技术构建吴氏家谱本体,以求揭示当前传统家谱研究的数字化转向趋势,并提出了传统家谱档案可视化研究在"新乡贤建设"与"家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卢尘逸 《初中生》2015,(25):14-16
是他们,用生命之烛照亮那一段烽火岁月 三尺讲台,默默耕耘六十载.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申泮文回忆与祖国共命运的人生之路时,深感爱国主义教育方为育人之本. 1937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美丽的南开校园惨遭日寇炮火蹂躏,学校奉命内迁.当时正在南开大学就读的申泮文,满怀悲愤,跋山涉水,再觅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