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197篇
科学研究   129篇
各国文化   88篇
体育   487篇
综合类   136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3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623篇
  2011年   746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1853篇
  2007年   2670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给痛苦一个流淌的出口》是一篇教人如何抗衡“痛苦”的生命哲学美文。痛苦.是生命中不可否认的事实,生存中无法摆脱的困境,生活中绝难回避的命题。它和快乐一起在人生之树上盛开。不同的是快乐之花总是娇艳迷人,而痛苦则显得惨淡苍白。每个人都惧怕并回避着痛苦,挣扎并憎恶着痛苦.咒之为狰狞的魔鬼、残忍的刽子手。所以,人之一生,也就是百计营谋与痛苦抗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2.
星新一堪称日本科幻界的一个奇才。以一千多篇精巧别致、富于哲思的超短篇小说享誉世界.他洞悉人性,以精简的结构、新奇的创意、流畅的对话简洁有力地描绘人生百态,处处充满幽默、悬疑和刺激:他的笔触也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03.
我家楼下有一个美丽的花坛,里面种了许多花草树木。有的树好似一个大圆球,有的树好似一座宝塔,还有的树尖尖的像一支长矛。有的树树叶郁郁葱葱,有的树刚刚发芽,有的树光秃秃的一片叶子也没有。真是千姿百态,惹人喜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4.
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内在意蕴,更要引导学生基于文本感知的基础,体悟作者表达的精妙,并逐步内化成自己的感知积累,从而为学生的"读中悟写"奠定基础。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出发:品鉴赏析,在即时运用中体悟语言的精妙;促进对比整合,在深入辨析中感知布局精妙;紧扣抒情线索,在前后梳理中聚焦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05.
没底的杯子     
慈善,当然做比不做好,有做的压力比没有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6.
最壮观的是521超521"我的理想是,七十岁那年被为我争风吃醋的男人从背后开枪打死。"十五岁的暑假,我和阿蒙坐在尘土飞扬的马路边聊天,我啃着玉米沾沾自喜,想象着在甜蜜中猝死,丝毫不痛苦,完美人生莫过于此,生得风光,死得香艳。阿蒙不理我,踌躇满志地指点着来来往往的公交车:"我的理想是,成为521路公交车司机。"我嘲笑他没  相似文献   
107.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方利民执教的《千姿百“笑”》快乐作文课。方老师精妙的教学设计,风趣的教学语言,使得课堂笑声连连,乐趣无限。置身于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主动,说得积极,更写得快乐,也使笔者初步领略到了方老师所倡导的“快乐作文”的精髓,感悟到了“快乐作  相似文献   
10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全文就像一出小话剧。人物:孔子和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背景:孔子讲学之处(我们可以想像为杏坛);事件:闲坐聊天。既然是闲坐聊天,气氛自然融洽和谐。孔子首先说话。我们想像他很慈祥,平易近人。他说自己年龄大一点,又是老师,希望学生不要拘束,畅所欲言。据考证,孔子当时约60岁,子路比孔子小9岁,是51岁。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最小,约18岁。今天来看,这师徒五人是祖孙三代。孔子说话很和蔼,也很得体。他能体察学生的心理,所以首先打消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9.
1 中国目前的海岸线 ,北起鸭绿江口 ,南迄北河口 ,长达 5943海里 ,自古即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说 ,然而海洋并非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虽然徐福探东海、郑和下西洋 ,这些传说与历史无人不知 ,中国文学的墨水里却少海蓝。相反 ,苏武牧于北海 ,张骞通于西域 ,却在诗中留下不少白雪、黄沙。尽管如此 ,我们的祖先对神秘的海洋仍是十分向往。孔子曾叹 :“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庄子也海话夸夸 ,说什么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怒而飞 ,海运徙于南冥云云。传说认为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其状如壶 ,又名三壶山。…  相似文献   
110.
黎彦余 《广西教育》2004,(7C):38-39
“这就像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小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