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46篇
科学研究   374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72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汲古阁毛氏所刻《选李善注》(明末崇祯年间刻),称据宋本。清初何焯、陈景云校《选》,提倡读李善注本,何、陈所校即毛氏本。于是学皆读毛氏本,康熙、乾隆朝所刻《选》,如素位堂本、钱士谧本、儒缨堂本、怀德堂本、海录轩本等皆是毛氏本的重修本,一家独擅百来年。  相似文献   
102.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公布了一种一次性电池“氧化物干电池”,这种电池以锌为负极材料:以羟基氢氧化镍、二氧化锰、石墨为正极材料,使用了氢氧化钾为电解液。  相似文献   
103.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江苏省金坛县人.他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就是<说文解字注>,这部书凝结了他大半生的心血,极大限度地挖掘了<说文>的价值.它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汉字本身的特点,研究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真正地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述文字学理论.在理论上继承、完善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现代语言文字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段玉裁在文字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4.
郭桂玉 《内江科技》2006,27(4):156-156
低渗油藏注水开发到一定阶段后,注水效果逐渐变差,油井含水持续上升,探索一种更好的方式提高波及系数,改善层间矛盾。河75—8并注氮气技术的应用,为在同类型的水井上实施该项工艺技术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微型电子压力计做成堵塞器形状,将其投入偏心工作筒,用比较简单的操作可以对注水井封隔器密封性进行验证工作。该技术利用密封段密封空芯配水器中心通道,人为改变注水压力,同时测量配水器上下压力随井口注水压力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封隔器的密封性。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对胜三区非主力层系进行细化砂体分类,通过实施油井转注和水井重分层等措施,重点以完善注采井网和精细注水工作为主,提高了水驱控制程度,改善单元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7.
通61断块已处于"三高"开发阶段。在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封、卡、堵、调等工作,优化产液结构和注水结构,减少油藏平面上、纵向上的干扰源,见到了明显的控水稳油效果,有效提高了通61断块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08.
喷砂补孔割缝技术是一项新的油水井解堵增产增注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原理、特点。详细论述了该技术的增产增注机理及技术适用范围。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陆九渊倡导的"六经注我"不是学界所普遍认为的那样属于一种文本诠释方法,而是一种为学的路径.陆九渊对"读书"、"格物"、"穷理"、"道德本心"诸问题的分析,透显了他力图使"尊德性"与"道问学"相统一的学术理路,而"六经注我"、"虽出古书,不敢尽信"、"发明本心"等命题以及"减担法"的提出,则表明了陆九渊心学诠释学的德性优先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10.
自《文选》学史上的两种主要注本即李善注与五臣注问世后,对其优劣的评价一直没有间断.散见于宋代笔记等著作中的札记在评价两种注本时几乎众口一词地褒扬李善、抨击五臣,其对五臣注的评价多采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方式.通过对《文选》注释的详细比对发现,宋人的评价并非客观.宋代一般知识阶层中盛行的是五臣注,苏轼等人对李善注的褒扬,最终导致了《文选》合并本、单李善注本的刊刻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