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907篇
科学研究   13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01篇
综合类   70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24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理论是在他的教育名篇里提出的,针对当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教太过重教、学分离现象,陶行知给出了: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这三个重要理由说明教学合一的重要性。本文探究了陶行知教学合一理论的内涵和意义,从这一理论出发,探究了在现代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它给现代课程教学所提供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22.
潮州卫生学校在国家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期间,护理专业探索与实践了学校医院企业互动,理论实践环境结合,校内学习、校外见习、顶岗实习交替的“三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本校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3.
24.
陈抟是宋代蜀学美学草创阶段的重要人物,对蜀学以及蜀学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拉开了蜀学美学的理论架构。首先,他的美学本体论虽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但与后来的苏氏蜀学美学一样以"道"为本。其次,在道器、道技关系上,陈抟调和了它们间的对立关系,为器、技留下了生存空间,彰显出蜀学美学的包容精神。这正是蜀学美学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再次,陈抟既以"醉"为消除欲望、进入自由的工夫,又以"醉"为消除欲望、进入自由后的境界,为"醉"在苏氏蜀学美学中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是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  相似文献   
26.
赵飞 《江汉学术》2011,(6):19-23
张枣的诗歌写作具有语言本体论向度,但这一写作向度的反思背景是"言志合一"。作为过程的诗歌言说在本体上已追问、构造、关联着生命,诗意的涵容过程便也是语言的展开过程。张枣深刻体悟中国古代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写作中把握、立足于"言志合一"关系,由此他的诗歌既有语言的精纯唯美,又摆脱了踩语言高跷的危险。同时,他承续到传统...  相似文献   
27.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我校的教学目标,这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就是其中问题之一。无论"考教合一"还是"考教分离",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对于民办普通高校来说,到底哪种考教方式才是利于本校学生,是值得思考的呢?本文分析了目前民办普通高校考试方式现状及实施"考教分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我校为例,介绍了"考教合一"和"考教分离"的对比研究过程,总结了两种模式目前的优缺点,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8.
29.
正人们在观察风景时,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视角,据此不仅可以俯瞰全景,一览无余,而且可以使景区的重点凸现眼底,使点与面得到适当的兼顾。学术研究也是这样,研究者选定一个恰当的研究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优秀成果的形成。近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教师李玉用博士的《宋元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研究》(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出版,以下行文中简称"李著",凡引及处仅注页码),这种看法得到了再一次的证实。李著从三教合一的视角研究宋元道教,从宋元道教的视角研究三教合一,对宋元道教三教合一的思想进行了系统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