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节有这样一个注释:“赫德,1859年出任中国粤海关副税务司,1863年继英国人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6年,是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笔者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2.
曹必宏 《历史档案》2005,(3):99-106
19世纪80年代的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战争开始前及进行中,中法双方曾进行多次谈判。在中法谈判过程中,作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积极插手其中,干预谈判,通过总税务司署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与法方交涉,并逐渐取得了谈判的控制权,最终签订了《中法停战条件》(又称《中法初步协定》),结束了中法战争。  相似文献   
43.
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于中国的侵略逐步升级,从经济到政治,再由政治到领土,最终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作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参与了中德有关胶州湾、中英有关威海卫与香港拓址的交涉。德国舰队占领胶州湾后,赫德首先建议总理衙门要求德国撤军。眼看德国撤军无望,赫德又转而劝说总理衙门尽快满足德国的要求,早日结束中德间的交涉。为了使英国也在抢占中国沿海重要港口方面分得一杯羹,赫德以清政府打算主动将威海卫租借给英国为由,将英国政府的目光引向威海卫,在中英有关威海卫的交涉中充当了双方沟通的桥梁。在中英有关香港拓址的交涉中,赫德向总理衙门建议由港英政府帮助中国在香港周边收税,从而引发了中英间有关九龙海关税卡去留的交涉。  相似文献   
44.
赫德与中国海关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旧中国海关任职达45年之久的洋总税务司赫德如何评价,是我国经济史海关史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对中国海关发展的认识,而且也关系到借鉴历史经验,构筑我国新型的现代海关制度的大目标,我们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评价在中国近代推动洋务运动的赫德与中国海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对在旧中国海关任职达45年之久的洋总税务司赫德如何评价,是我国经济史海关史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对中国海关发展的认识,而且也关系到借鉴历史经验、构筑我国新型的现代海关制度的大目标。我们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评价在中国近代推动洋务运动的赫德与中国海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王守谦  张明水 《寻根》2012,(6):30-35
一 1901年9月7日,经过几番纷争,《辛丑条约》最终在北京签订.代表中国方面签署《辛丑条约》的是庆亲王奕勖和北洋大臣李鸿章,代表外国签署《辛丑条约》的是西方列强十一国驻清国大使.《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或《北京议定书》,共12款和19个附件.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惩办支持过义和团运动的"首祸诸臣";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中国人一概不准在内居住;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等等.《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致使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再次审视《辛丑条约》签订前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其背后真正的操刀人是当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  相似文献   
47.
赫德认为郭嵩焘有学问,有能力,性情温和,头脑清醒。郭嵩焘认为赫德为中国办事十分出力,极有心计。双方关系是友好合作的。赫德认为马格里是李鸿章的人,力求将马格里挤出公使馆,因为郭嵩焘与李鸿章关系密切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48.
英国在华利益与中国海关的创立,晚清海关对政府的支持,赫德的个人能力与任职海关的业绩,这三方面的原因,使得赫德作为一个英国人能够控制晚清海关达45年之久.  相似文献   
49.
乾隆九年(1744年),舒赫德倡议科举改革,清廷修撰的《清实录》等史籍对此有记载。这说明,官方已经认识到,科举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问题。与北洋政府时期修撰的《清史稿》不同,《清实录》在谈及科举制度的弊端时,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忽略了舒赫德及礼部官员等无奈,甚至稍显焦灼、惶恐的心态。这种拒绝记录时代消极心态的做法表明,面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清廷已束手无策,他们所做的只能是回避根本矛盾。《清实录》对此事的记载具有标志性意义,那就是在科举制度最稳定、最繁盛之时,透露了这种制度行将终结的讯息。  相似文献   
50.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