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8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路宏建 《现代语文》2010,(5):121-122
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节选了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读罢此文,心潮起伏。法西斯的滔天罪行,令人愤慨;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让人同情……但给人印象最深是闪耀在主人公索科洛夫身上的人性之光,他仿佛一枝娇艳欲滴的美丽奇葩,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2.
有关南宋宁宗杨皇后(1162-1233)的身世,一直以来扑朔迷离,并且与时人杨次山(1138-1219)联系在一起。如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宋史》卷二四三《恭圣仁烈杨皇后传》载:  相似文献   
133.
孙蕡常常被作为岭南诗派的代表人物加以关注,本文通过对其创作过程的考察,揭示了他在明初所代表的文人命运的典型意义。像元明之际的许多文人一样,孙蕡是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而进入新朝的,在洪武初年有过六、七年左右的意气风发的创作高潮时期,但随后便由于政治的严酷与党案的牵连陷入困境,从而进入其创作的低潮期,最终又被无情地诛杀。面对当时险恶的现实环境,大多数文人采取了沉默的态度,无声无息地像野草般被朝廷所刈除。孙蕡则用其诗歌创作昭示了此一过程,使后人对此一时期的士人状况与诗坛走向有了更为具体清晰的认识。仅就此一点,孙蕡便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4.
何川 《中国钓鱼》2012,(8):46-47
鳊鱼尖长的尾鳍和欧洲鲤鱼三角形的头部,加上中国传统金鱼优美的身躯,组合成了我们这次专栏话题的主持者——混血鱼。  相似文献   
135.
何川 《中国钓鱼》2012,(9):48-50
这条“混血鱼”的头部特征使我们排除掉了中国原种长鳍鲤跨出国门的可能,因为有没有胡须成为了最明显的不同之处。从图片中可以看到长鳍鲤或者鲤鱼那明显的两对胡须,而欧洲鲤鱼呢,是没有胡须的,下面马上请出我们的另一位嘉宾——拟鲤(roach).  相似文献   
136.
古人云:“假的真不了”、“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自有他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7.
郅辽 《钓鱼》2005,(19):24-25
由字面推测,“特选”就是特别挑选的意思,但我对它的信赖是因为偏爱小规格于只,在钓鲫时遭遇64千克大鳙鱼而获得成功。在此之前我直是用袖和经过改良的一、岛。由于这两种钩的钩条比较细,强度设定为鲫鱼,所以野钓遇大鱼难免拉豁钩弯。后来,朋友告诉我:他在放养浜钓鱼,既要鲫鱼,又不让尾重5千克的青草鲢鳙留下遗憾时,都是用“特选”チヌ。  相似文献   
138.
学校是学生生命的栖息地,生命本应在学校生活中展现自身的生机与活力,然而现代学校中存在着对学生生命的遮藏,其主要表现为:割裂学生生活使生命工具化,遮蔽生命本真使生命虚假化,忽视生命间的差异使生命统一化等。理想学校应凸显生命的价值,实行生活化生命、真实化生命、共生化生命和幸福化生命,以此引领学生的学校生活,使学生的学校生活充满激情与活力,实现学生学校生活中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39.
清代词论家沈祥龙《论词随笔》说: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或借景以引其情,兴也;或借物以寓其意,比也。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  相似文献   
140.
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评价有多次起伏。赵树理的写作动机主要是为了教化大众。而并非启蒙。所以,贬低赵树理者,更多来自于持启蒙立场的知识阶层。赵树理的被批判,源自于他为农民写作的执著和他的问题意识。教化主题的时效性必然导致作家的不适应。由于中国大众主体的城市转向.使得赵树理的农村题材作品被一度轻视。只有启蒙与教化保持一定的张力,才有利于大众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