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4628篇
科学研究   591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206篇
综合类   283篇
文化理论   44篇
信息传播   99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莫里森在两部作品《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塑造了形象鲜明又截然不同的波莉和赛丝两位黑人女性,并不乏对其婚恋生活的叙述和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本论文旨在通过比较波莉和赛丝二者的爱情关系,分析黑人妇女在爱情中追寻"自我"的过程,并讨论黑人女性应如何在婚恋中建立"主体"的身份。  相似文献   
182.
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少数民族女性在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下进行着不懈的精神探索,不断思考并建构着属于自己的民族身份。她们关注女性自身,致力于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将对民族、家族与性别的关注与个人生命体验胶合在一起,并自觉地将民族叙事与女性叙事相结合,实现了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的建构与交融。满族女作家叶广芩的小说创作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3.
《漂泊者》的作者布莱恩?卡斯特罗及其主人公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主人公对"身份认同"从起初迷惑、执著,到最后顿悟、超越,不再沉迷于身份的认定。和自己创作的主人公身份经历相似,作者对"身份"也持挑战和否定态度。可见,作者是想通过主人公表达自己的对传统文化身份的挑战和不屑,确立了自己的后殖民主义身份观。  相似文献   
18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战线上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理论创新,划清四个界限、澄清理论误区、提高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鉴别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把握好"四个坚持、四个反对"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划清四个界限的理论前提,是我们澄清思想理论误区,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坚定中国特色共同理想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大理论任务。  相似文献   
185.
生活世界视域中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世界中强调作为人的教师,是其专业身份认同的前提条件。研究者与艺术家之间动态维持的张力关系构成了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可能空间,它既关注以艺术为中介的生命反思,又重视以研究为动力的自我生成。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少为多的变革思路、形成陌生人的教师自我意象、发展教师自我的实践智慧等,则是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6.
随着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围绕土地房屋征用拆迁出现的矛盾日益增多。失地农民也从采取比较温和的抗争方式——"弱者的武器"转变为相当激烈的"以弱者身份为武器",这种转变是内在与外在多重因素促成的结果。当大多失地农民"以弱者身份为武器"来抗争时,不管对其自身还是整个社会都可能造成巨大的危害,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方法避免失地农民"以弱者身份为武器"抗争悲剧的一再发生,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  相似文献   
187.
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后,人们对于他的成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有着悠久修辞传统的西方世界,奥巴马也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深谙修辞之术,通过掌控各种修辞资源来达成自己的修辞意图。本文试图运用西方修辞学中的修辞人格理论来阐释其构建修辞人格,树立权威,增强言辞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赢取选民获得胜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8.
《古诗十九首》中的抒情主人公,历来有多解,且均可通。这种一诗多重身份的现象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其实,这种特殊现象主要是由古诗的审美特性决定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模糊抒情主人公身份,以收到解读域的最大值。这种审美特性又是文人作者学习乐府民歌后的创造性发展所致,更是特别的时代造成了文人特别的身份决定的。把握这一点对理解《古诗十九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9.
民法原理不能为劳动关系的稳定诉求提供合理的法理解释,而雇员身份的特殊性可以给劳动关系的稳定诉求提供独立于民法原理的另一种法理基础。在民事身份的演化过程中,正身份和负身份的古代法含义随着契约社会的发展,转变为强势身份与弱势身份,但并非所有的负身份者都能合乎民法原理和逻辑地接受其社会化的保护政策。雇员身份与民法内在逻辑的冲突决定了民法社会化的范围无法合理地延伸至劳动关系领域。劳动关系的稳定诉求是由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人身从属性所衍生的义务决定的。而且,人身关系先于财产关系,因而,对劳动关系而言,稳定诉求比和谐诉求更为本质。  相似文献   
190.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和"人的异化"是《小镇畸人》表现的主题,也是20世纪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小镇畸人》里的"畸人"们生活在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巨大转变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丧失了集体身份,在传统清教思想影响下对性的过度压抑,以及人们意识形态的内化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可交流和"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