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158篇
科学研究   162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33篇
综合类   89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230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体育与科学》2019,(2):81-87
以中国传统武术的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蕴含的"意""阴阳""过程哲学""道"思想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对"意"的体认贯穿武术习练的整个过程,由此也铸就了中国武术的神秘意象,表现为:武术习练过程中对于"意"的追求是习武者本体"体认"的感悟过程;传统武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整体性的"出神入化"之意境,"拳脚"与"意气"合一是中国武术的灵魂所在;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遵循了"立象尽意"的核心言说方式。"阴-阳""虚-实""动-静"的统一、对立与互化建构了传统武术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表现为:"阴-阳"对立、互生、平衡的哲学认知建构了武术理论的基础;"动-静"对立运动关系蕴含"形-神"的变化与融通;"虚-实"变幻莫测彰显了传统武术招法的玄妙。"艺无止境":传统武术习练彰显"过程哲学"的思维特征,表现为:传统武术习练是追求更高层次的"过程文化","由技入礼"传统武术习练过程是礼仪规训的过程,"武以德显"武术习练过程是完善人性过程的历练。"由技入道"追求内在修为的过程是传统武术文化的最高境界,表现为:由技入道,技近乎道:传统武术追求技击法则的玄妙之道,以身演道:传统武术以身体实践彰显技艺与人生之道。  相似文献   
92.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青少年的成长方式。日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扬州大学举办了"全国学校体育高峰论坛暨‘扬州会议’40周年交流活动",与会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求证,包括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身教育"发展理路,基于历史经验的学校体育工作"微变革"策略,学校体育中"集体无意识"状态的思想根源,以及基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学校体育研究方法论。另外,与会学者回顾了四部委联合组织的1979年扬州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梳理了"体质论定位"的历史脉络,重申了"体育是通过身体的教育"这一根本性理念。  相似文献   
93.
<正>有位日本名人曾说过,"代表日本脸面的有两个:左脸是松下电器,右脸是丰田汽车。"可以说,日本虽然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国家,但却是一个国民品牌建设的强国。品牌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著名的本土品牌会让国家和民族引以为傲,所以,民族品牌的发展与建设有着超乎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从心理学具身认知视角重识体育本质,在为窥探体育本质提供一个新视角的同时,期望能为实然困境中的体育“元问题”提供一些应然出路上的思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辩证分析法等方法从身心关系、身体与认知的关系、身体与心智的关系及身体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具身视角下的体育本质。研究得出:体育是具体身体的心智或认知教育,是人类存在及促进自身发展的一种特殊活动方式,是人身体在客观时间与空间环境的产物,是身体与认知的统一,是身体与心智的统一,是身体与环境的统一。心智或认知的变化是体育的内在本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变化是体育的外在本质。身体动作是体育的外部显性呈现形式,心智或认知是体育的内部隐性表现方式,身体所处的客观环境是体育的空间存在方式。身体提供了认知的内容,决定了体育的功能,是体育的客观物质基础,认知或心智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身体、认知或心智、环境互为一体。  相似文献   
95.
沙杰 《江西教育》2022,(20):89-91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体育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当下的体育教学必须从身心疏离走向身心融合、统一。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的身体在场、心理在场、生命在场。为此,我们要探索体育教学新路径,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建立“身体图式”“心理图式”。“具身认知”视域下的体育教学,能够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6.
吴钩 《精武》2008,(7):5-5
缩身收腹岂无因,一朝得势无逃门。莫道形疾肖猿猱,苍鹃抟风更断魂。  相似文献   
97.
许贻亮 《福建教育》2022,(31):39-41
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提出的核心概念,“量感”的培养需要教师有相适应的学术敏锐性和课堂执行力。本文着眼于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把握的进阶,撷取“量感”教学中的单位量建构、估测后修改、单位进率刻画、度量公式关系等四个维度,提出两条具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8.
当下具身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传播的具身性和媒介的具身性两条路径,前者关注在场与缺席、具身与离身等二元范畴,后者则看到媒介在连接人与世界时的消失和退隐。通过与思想史的对话,本文认为具身性对于媒介本体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媒介具身性意味着,媒介在提供可见内容的同时隐蔽了自身,以不可见的状态他律着其他社会场域并组织起社会的时空秩序,使人无法觉察到是媒介本身组织和建构着这个世界。媒介的不可见性与可见性的这种相反相承的关系,使媒介技术体系本身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幽灵。  相似文献   
99.
教育学中的身体活动时常被看作是理智学习的对立面,身体在教育实践中充满着消极意味。教育学的身体面向乃在于关注本能无意识层面的学习活动、树立积极的身体观念和新型身体间性关系,同时,身体转向意味着重新看见教育场域中的身体,关注身体对知识与概念的塑造,转变传统狭隘的大脑学习概念。在道德教育上,从单纯强调理性的道德知识转向身心一体的道德培育,其中包括重视身体的感知和经验、丰富基于身体隐喻的正向道德体验和发现肉身本身所孕育的道德生活世界。把身体重新带回教育中,通过在场的身体相遇来激活教育场域中意义的建构,重建身体对于个体认识世界的奠基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5A Party的阅读教学为例,介绍了在具身学习视域下,运用多感官教学形式,结合高年级学生语言学习特征、认知结构和年龄层次等方面,立足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融身于境的教学策略,从而高效掌握教学内容、拓展学习思维,为英语课堂改革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