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9640篇
科学研究   324篇
各国文化   54篇
体育   147篇
综合类   457篇
文化理论   55篇
信息传播   41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703篇
  2013年   658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848篇
  2010年   860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954篇
  2007年   704篇
  2006年   559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激发学生对《信息安全导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本文提出了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哲学引领的新思路。同时,本文还发掘出了普适的哲学思想与该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了哲学引领的具体内容,并提供了传授方式。实践探索证明,有效的哲学引领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得到有益的启示,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都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2.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展示出荒原中的壮美生命意识,还原出攀登者的高原情怀,呈现出意象和语句的巧妙融合,体现了诗人独到匠心。该诗释放的攀登者情怀与顽强向上精神对立德树人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3.
徐玉兰 《考试周刊》2014,(17):59-60
<正>能够辩证地分析问题是高考作文对于议论性文章的要求。所谓辩证,强调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在作文中出现片面和绝对的观点,在评分上就可能会降一个档次。纵观全国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哲理思辨类材料占了大片江山,例如"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人与路"、"忧与爱"、"绿色生活"、"拒绝平庸"、"人之常情"  相似文献   
54.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不仅展现了美国南方人们的精神隔绝和信仰缺失,而且揭露了南方充满矛盾的社会现实。在象征主义的视角下,从小说的主题、结构、情节、意象四个方面剖析人们的信仰缺失。  相似文献   
55.
黑格尔是欧洲哲学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大师之一,其哲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何评价黑格尔的思想一直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进行浅析,进一步了解黑格尔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客观辩证看待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探究其对世界的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6.
道具在舞蹈形象意象的延展与深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定的舞蹈形象意象可以道具的装饰性、真实性和象征性等途径来加以延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57.
包蕊 《兰台世界》2013,(21):160
武舞是华夏文明遗产中一颗瑰丽的宝珠,研究武舞的历史和美学意象将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科共融起到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一课后,在谈到诗句解释时有句感言:"诗是不可解的,但诗又是不得不解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一方面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情保护"诗"的存在,使她免于被拆解、被蒸发,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解、析、赏等策略将含蓄、隐蔽、凝练的诗句化解成可见、可感的形态和意象,根植于学生的精神和意义领  相似文献   
59.
翻开厚厚的中国文学史,唐诗宋词可谓双峰并峙,以其独有的光彩熠熠生辉。它们是古老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精华,那雄浑有力、婉约清秀的字里行间,让你追寻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渊源;让你感受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脉搏;让你啼听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脚步……作为一种优秀民族遗产的传承,诗词的赏析已堂而皇之地步入了高考的殿堂,严格地说,仅为应试,诗词之美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诗词的赏读期待本真的回归。  相似文献   
60.
《太原大学学报》2016,(5):45-48
苏轼词中各类意象丰富,"小舟"意象贯穿苏轼整个词作生涯,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涵。苏轼写词之初至被贬黄州之前,小舟在苏词中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或是词中无足轻重的一种景物;黄州时期,"小舟"意象呈现出归隐的内涵,也代表了苏轼想要追求自由、安定生活的态度;离开黄州之后,苏轼经历了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几经起落,"小舟"意象的内涵转而变成一种绝无屈服的精神,更是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