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9640篇
科学研究   324篇
各国文化   54篇
体育   147篇
综合类   457篇
文化理论   55篇
信息传播   41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703篇
  2013年   658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848篇
  2010年   860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954篇
  2007年   704篇
  2006年   559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仁甫 《青年教师》2005,(11):19-20
一看到2005年的“风头、猪肚、豹尾”,我立即想到2004年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前后话题虽不同,但皆为几个具体的意象;“注意”中对话题如何展开的提示,虽然用词有差异,但要求大致相同——面面俱到与选择话题之一部分都可以。也许,这是命题人有意为之吧。套用一句话.这叫“山的沉稳”。当然,“山的沉稳”中也加了一丝“水的灵动”:今年对“风头”“猪肚”“豹尾”几个具体的意象作了明明白白的解释,把解读喻体的风险一降为零。所以,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古诗词的意象丰富,就一般说,有普通意象和特殊意象。本文着重分析特殊意象。这一类意象,往往携带着特定的情感意绪,织淀在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而成为一个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原型。欣赏中国古典诗词首先得把握好原型意象,其次是注意诗词的多维审美效应,造成这种效应的因素有多种,但主要的有“原型意象的复旨重义、双关意象的模糊功能、暗衬性意象的独特效应”三种。另外,还应把握意象的组合,分析各种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993.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惊人的艺术表现力,表现出鲜明的意象,驾驭着丰富的辞汇,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在短短的十四行诗中尽情驰骋。并让我们随着跌岩起伏纵横有度的构架,曲直急缓铿锵有力的音调,进入了美妙绝伦的境界。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从意象的选择、组合及内涵入手,对《乡愁四韵》诗歌中所吸纳的原型意象及创新出的新意象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对乡愁的“醇”、“痛”、“遥”、“久”进行了分析,体悟了余光中诗歌中所蕴涵的深广的民族意识以及对母体文化的归依感。  相似文献   
995.
先秦历史散和诸子散安排人物意象各有特点,历史散重于抒写母亲意象、子孝母,母爱子;诸子散重于抒写父亲意象:子孝父,父爱子。母亲意象在传沿过程中发扬光大,而父亲意象发展则相对迟滞。  相似文献   
996.
葛华仙 《文教资料》2005,(23):133-136
从古代闺怨诗的创作背景及特点来赏读现代诗人郑愁予的抒情诗《错误》,品味《错误》中所流淌的古典韵味。主要从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设、传统的创作技法的运用及朦胧的表意三方面来探讨诗歌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97.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理论审美意象创作的一种高度概括,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的想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国当代化创造应对本国化有深入的了解,青年油画创作要不断地训练创造性的想象,为创造能够体现先进化发展方向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饱满的时代精神和真诚的个性创造的中国油画艺术而努力。  相似文献   
998.
“以载道”是中国古代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中国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传统的以载道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的发展。从格式塔整体观出发来解析以载道,就学的整体来说,学内部的诸因素的整体也必定大干它的部分之和,因而学能呈现出字以外的东西。“道”不是外在于学的东西,而是一个格式塔意象。  相似文献   
999.
形式与内容是中西文论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论述,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经典论述的梳理,阐述这一问题的渊源变化。并对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与黑格尔辩证形式论进行初步的比较,意在推崇辩证形式论,揭示辩证形式论对文学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草木有深味     
<项脊轩志>的结尾一向为人称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论者多言其"睹物伤怀,余味无穷",诚然不错;但我认为"树"(草木)这个意象的文化内涵才是它打动人心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