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734篇
科学研究   173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88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文献[7]中Tutte介绍了任意非零流,后来被广泛的研究。为了得到较好的界值,论文运用图收缩的方法,给出了图没有任意非零4-流时数的新极值。上述的极值改进了[5]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2.
今年上期,笔者在担任资兴市数学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的评委期间,听了二十余节课,总体感觉参赛教师的课精彩纷呈,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也有个别教学环节存在走过场之嫌。本文就猜一猜这个环节谈谈粗浅的看法。本次教学比武参赛选手的教学内容都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3.1.4《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中  相似文献   
103.
“对应”是在学习图形的全等中,在介绍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之后,首次出现在“对应顶点”“对应”和“对应角”等概念中,它在数学中是未加定义的原始概念.由于未加定义,造成教师对“对应”的理解存在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应”的对象关注什么,一种观点认为对应的对象只关注数量不考虑位  相似文献   
104.
在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小木棒的摆放,已经知道了结论:"三角形的两之和大于第三"(简称"结论",以下同),并能运用这个"结论"判别已知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到了初中,有些教师简单重复小学的教学方法,也让学生通过小木棒的摆放来获得结论:"三角形的两之和大于第三",接着便是运用"结论"进行解题训练,忽视了对"结论"的引申过程.也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结论"的引申,但没有注意到运用数学符号推理是教学的难点,于是在教学中,像"放电影一样"的快速推进,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5.
角的平分线可以说是贯穿着整个初中阶段的一个知识,从直线型中的三角形到四形,再到曲线型中的圆,几乎都有角的平分线的身影,所以说角的平分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本文从如何用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与角的平分线有关的面积问题及如何利用角的平  相似文献   
106.
本节课是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在学习了形状相同的图形、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后,"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就呼之欲出了,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全等三角形的拓展,又是今后证明线段成比例,研究相似多形性质的重第18页要工具,因此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特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玩游戏明主旨,巧动手齐  相似文献   
107.
<正>探究型问题一般都是中考数学卷中的压轴题,恰当地设置问题串,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进行思维.设置的问题串应该有启发性、明确性、挑战性.有效的问题串组成了一个问题探索情境,考生通过对问题串的不断深入探究,能更深刻的理解问题,领悟数学问题的精髓,这正是压轴题的考查目的.原题(2013年徐州中考题)如图1,二次函数y=12x2+bx-3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3,0)和点B,以AB为在x轴上方作  相似文献   
108.
<正>对于"两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以下同)的教学,笔者将例题前置,即将作为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的判定来解决问题的例题提到前面,以问题解决的形式作为本节课的导入,然后通过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让学生发现"两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再应用该判定方法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本教学设计突出"问题解决--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渗透数学  相似文献   
109.
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工艺,也是每一个人从小就经历的事,它是一种培养手指灵活性、协调能力的游戏,更是培养智力的一种手段,在折纸(尤其是一些特殊形状的纸)中,蕴涵了许多数学知识,成为中考命题者十分青睐的一个实用、有效背景,精彩试题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中考数学题库.笔者从众多特殊四形折叠题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与三角形周长(面积)相关的一类最值问题在各地市中考试卷中大量涌现,并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之一.这类问题内容涉及面较广,知识综合性较强,重在考查学生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及创新意识和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通常可以采取的策略是:充分利用轴对称变换将折线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亦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构造二次函数,将几何问题转化成求函数的最值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