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篇
教育   278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如何区分故意与过失,一直是刑法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当前刑法学主流观点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李建贵伤害案的剖析,对故意与过失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32.
微言     
《第二课堂(小学)》2008,(10):128-128
获得快乐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向别人表示感激,原谅别人的过失,培养亲情和友情,珍惜当下,甚至静默冥想,都可以是快乐的。  相似文献   
33.
从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概念和契约自由原则入手,分析了两者冲突的合理性和冲突限制的必要性,得出了结论立法的限度--过错要件.  相似文献   
34.
汪文 《科学中国人》2007,(9):126-128
因服务消费而导致的服务责任问题已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服务消费的责任分配尤为关键。我国目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服务责任的分配问题规定极为模糊,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考察我国服务消费问题的现状,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以及服务责任归责原则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仍应确定服务责任的无过失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35.
刘兆燕 《科教文汇》2007,(9X):172-172
如何区分故意与过失,一直是刑法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当前刑法学主流观点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李建贵伤害案的剖析,对故意与过失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36.
道路交通事故的赔偿原则是进行赔偿数额计算的一个前置条件,只有在确定了采取何种赔偿原则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具体计算.全部赔偿、损益相抵、过失相抵、考虑当事人经济承受能力等是在确定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原则时首先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7.
犯罪主观构成是犯罪四大要件中的核心要件,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金融行业职务犯罪多数类型犯罪的主观构成由直接故意构成,这一特征对金融行业犯罪预防工作的启示是:在完善制度控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开展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以消除和瓦解金融从业人员可能产生的犯罪意识和犯罪意志。  相似文献   
38.
美国学校伤害事故的防范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防范学校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如何认定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和标准,一直是政府、学校和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介绍美国司法及教育部门在上述方面的政策与法律,以供国内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9.
阳集金 《湖南教育》2006,(11):24-24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批评是班主任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式。然而,批评不是感情用事.应是理性的批评,公正的批评,艺术的批评,这样才能达到批评教育之目的。有的班主任不分青红皂白,在办公室里大声怒斥学生,声色俱厉,犹如暴风骤雨,这就极易造成过失批评,这种批评虽然能泄自己一时之怒气.得一时之痛快,但难以达到使学生知错就改的目的。如何避免过失批评呢?笔者认为,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40.
人类在十九世纪末发明了汽车,进入了汽车时代,随之发生交通事故致人伤亡的严重社会问题。按照传统的民事法律原则,赔偿权利人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充分的民事赔偿。自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国陆续制定出法律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实行特殊的规定。我国于2003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但该法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民事赔偿条款内容过于原则,有关部门在处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后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对责任划分常存有分歧。因此,还有必要结合《民法通则》规定及其他相关司法解释,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立法精神全面、正确的理解和运用,使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