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6628篇
科学研究   393篇
各国文化   129篇
体育   361篇
综合类   271篇
文化理论   53篇
信息传播   187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564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789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635篇
  2005年   534篇
  2004年   503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园本课程作为一个术语是从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借鉴而来的。校本课程,也称学校本位课程,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70年代初期西方的课程研究领域。在西方教育民主化的标志之一就是教育决策权的下放,逐步地从集权化决策走向不完全集权化决策或非集权化决策。与此同时,追求教育的本体目的,强调关注学习的现实需要成了教育领域的核心点之一。此外,教师教育水准的提高,教师职业日趋专业化,教师从“工匠”向“设计”“开拓”转化。这些,都是校本课程产生的重要背景。自70年代以来,校本课程一直是西方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92.
993.
1905年底,学部成立,创建了近代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了对全国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展开了有效的教育行政活动,对晚清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对中国教育的发展等都做了多方面的贡献,为以后中国教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4.
近代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需要解决的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人们最关心的是中国作为一个社会政治实体将如何存续。中国的知识分子相信,中国要生存下去,只有一条路,就是向西方学习,以西方为榜样,因为西方国家的强大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样本。在他们看来,西方的科学文化是表现人类理智最好的东西,西方在知识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所确立的理性的权威鼓舞着中国人的信,  相似文献   
995.
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我国近代教育先驱吴汝纶,在清朝末年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提出了兴“西学”、废科举、办学校的主张。吴汝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推进我国近代教育创新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96.
近代中国法律转型的发展道路是外注式而非内发式的发展,国际法在其中起到了打开中国古代法体系缺口的作用。法律转型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法的引入最主要的是法的体系和精神理念的引入,法律转型中要正确处理好法的移植与继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近代,云南对外贸易的开展,以1889年蒙自设关为起点,晚于中国沿海约半个世纪。在其经营环节上一开始便表现出与沿海地区不同的特点,即在进出口贸易中,主要由中国商人经营。这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区早就具有对外贸易的悠久历史和便利的商贸通道,以及云南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有效反抗等原因。这种经营特点使云南外贸商人可以较自主地发展,但也因其资力有限而影响着云南丰富自然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998.
近代外国侨民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大量涌入中国。侨民数量的变化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密切相关。在经济方面,侨民来华既受个人经济动机推动,也是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与西方工业化国家对中国等传统封建国家实行政治经济侵略从而建立世界市场的结果。在非经济方面,他们来华受到当时西方社会、思想、宗教及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来华的动机不同,他们在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陶行知与近代中国教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近代中国新型学人群体的杰出人物,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地接受着教会学校教育的熏陶,且一度“成为一个基督徒”。在探讨教会学校及教育产品究竟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以及教会教育的“中华归主”的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无疑他是一位极富代表性和颇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000.
班组规模通过影响教师权威、教学形式、学生的心理健康、个别指导和教师期望等,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受教育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