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17247篇
科学研究   705篇
各国文化   118篇
体育   566篇
综合类   548篇
文化理论   112篇
信息传播   142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754篇
  2014年   1861篇
  2013年   1393篇
  2012年   1507篇
  2011年   1761篇
  2010年   1574篇
  2009年   1427篇
  2008年   1800篇
  2007年   1393篇
  2006年   1056篇
  2005年   954篇
  2004年   625篇
  2003年   630篇
  2002年   602篇
  2001年   527篇
  2000年   451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黄芳 《新闻世界》2011,(8):271-272
音乐的美有很多,其中悲剧美是音乐美中极具光彩的一部分。它内容的深刻和带给人们内心的震撼是音乐美中其他范畴无法替代的。悲剧美在丰富的音乐情感表现形式中属于重要的一种形式,它在声乐的运用方法上也是独具特色的。悲剧美在声乐中的表现形式直接关系到音乐悲剧主题的传达与阐述,因此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52.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我国民乐源远流长,它们以其浩瀚宏伟的气魄、厚重博大的文化承载以及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流淌在数百年来音乐史的长河之中,它一旦深入到人的心灵,成为人格完美的元素,受益的不只是学生,而是整个民族和社会。因此,青少年民乐教育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孕育民族之情、人格之美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53.
在本文中作者介绍了工程管理中关于如何降低工程成本,追求项目效益最大化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54.
从情感美、诗意美、创新美、理性美四个方面分析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5.
《班主任》2011,(10):74
校园文化——幸福的"感受美"。成立校园文化讲解团,宣传校园文化理念,介绍相关知识,使师生们幸福地感受中华文明中的美、校园的美。养成教育——智慧的"塑造美"。以"礼仪教育"为引领,落实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等养成教育。通过入学教育、反复训练、实践体验等形式,逐渐把做人做事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6.
高师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能力素养的核心内容。它与知识素养和情意素养共同构成了教师从业需求的三大板块,在高师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培养个性化的能力,既是高师因人施教的具体内容,也是专业知识进行个性化理解和接受中理论与实际统一的要求,还是教师从业中的情境性对实施者能力的规范。因此,对师范生进行个性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7.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对比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的"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8.
王洪志 《考试周刊》2011,(22):48-48
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展现给学生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和乐趣。但是,我们也时常会见到这样的课堂状况,无论老师如何卖力地向学生推介"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构思美",学生都懒洋洋地、被动地听听,注意力早就不在课堂上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课堂现状?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激活高中语文课堂?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59.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七百多年前,茶就已经在中国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被发现,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茶从古老文化中的医学价值脱离出来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社会作用。茶从一件简单的事物扩展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处世之道,一种哲学思想。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由茶这个载体升华出来,成为一种精神内涵,茶与佛、道相通,与儒学思想相联系。中国的茶之道中饱含了"静、美"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髓。道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老子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一杯茶,一缕茶烟,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饮茶人的心灵与茶合二为一;佛家思想讲求"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