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414篇
科学研究   6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日前.全州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在我校举行。所上的课文有高一第一册(人教版,下同)的《胡同文化》《我有一个梦想》《劝学》《烛之武退秦师》,高二第三册的《故都的秋》《灯下漫笔》《泪珠与珍珠》《我为什么而活着》《六国论》《游褒禅山记》。每位参赛教师大约有两星期的准备时间.准备得较充分。  相似文献   
9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读《烛之武退秦师》(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第1册),人们一向把“退秦师”的功劳算在烛之武的身上,  相似文献   
93.
依照儒家观点,"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征伐才符合道义,但在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因此儒家认为:"春秋无义战"。照此观点,发生在公元前630年的"晋侯、秦伯围郑"之事,就是一件不义之事,而细读《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我们可以发现,三个主要人物在义与利的天平上的不同抉择。烛之武对秦伯晓之以利害,代表郑国让渡了部分国家利益,才劝退了秦军;在更大利益的驱使之下,秦伯背信弃义,"弃晋如涕唾",摇身一变,成了郑国的盟友.  相似文献   
94.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既包括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国有资产在不同产业间的调整,“有进有退”是调整思路,而“退出”是关键。  相似文献   
95.
秦、晋围郑,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新郑旦暮且破。弱肉强食之势,战、守皆非良策。拯救郑国,惟外交一途。然欲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蓄意来犯之师,何其难哉!  相似文献   
96.
新编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以其精美的语言、精巧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先秦历史散文卓越的艺术成就。文章表现的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9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必修②)选入了先秦散名篇《烛之武退秦师》一。中有这样一句话:“秦伯说,与郑人盟。”(着重号为笔所加,下同)课本对其中的“说”注释为:“说”通“悦”。《教师教学用书》将“秦伯说”译为“秦伯很高兴”。类似这种译法很多,例如:《古观止全译》(杨金鼎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版1译为“秦伯很高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8.
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调查报告说,中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整体来看取得成功,如果能继续推进,这两个大型环保工程将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可借鉴的典范。  相似文献   
99.
围心     
朋友是个棋痴,因棋艺颇有造诣而常常感到高处不胜寒。无人对弈便只能自己研究,院中竹下经常能看到他独自下棋的身影,纤尘不染。围棋,也只有围棋是可以自己和自己作战的。于酒阑灯炧人散后,拿出棋秤,在黑山白水中,纵横十九道间,挥洒自我。正所  相似文献   
100.
高中课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中有“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句,文下注释将“说’懈释为通“悦”,也即“说”与“悦”的关系为通假。同一册课文《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中有“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文下却注释为“‘说’同‘悦’,喜欢、高兴。”显然他们二者应为异体字。赃传》记述的为公元前722年一公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