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988篇
科学研究   144篇
各国文化   104篇
体育   161篇
综合类   370篇
文化理论   74篇
信息传播   41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841篇
  2013年   541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891篇
  2010年   753篇
  2009年   747篇
  2008年   845篇
  2007年   623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杨万里一生都在追求“粗茶淡饭终残年”的田园生活,早年因性格刚直,辗转各地为官,晚年身处党争漩涡却又能够全身而退,终年八十岁,享受甚永。文章从他现存的238首饮食诗入手,一窥其身心共养的饮食养生思想与进退有度的处世之道,从而解读出他得以长寿的秘诀:一是合理的饮食结构;二是新鲜的食材选择;三是节欲的心性修养。  相似文献   
62.
作为一位当代诗人,洛夫的诗歌充满中国古典唐诗传统的痕迹;作为一位海外华语诗人,洛夫的诗歌又受到西方解构思潮的影响。洛夫在《唐诗解构》中试图以现代自由诗体、全新的节奏与意象“解构”唐诗,堪称是其晚年“拥抱古典”的一次伟大尝试。在继承了唐诗基本主题、客观意象的基础上,洛夫在解构新作中融入超现实主义、现代人独特的情感体验,赋予唐诗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3.
置身前线,徐孚远耳闻目睹将士与军队作战情况,对于军旅生活的描写在他的诗中层出迭见。这些描写军旅生涯的诗歌从不同角度入手,通过对忘我或利己将士形象的刻画,表达自己的态度及志向,并留下了对于军队及战争的直录。  相似文献   
64.
65.
《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先民思想的体现。儒家将《诗》列为经典,使后世人们常从儒学角度研究《诗》。实际上,《诗》产生于先秦,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常常出现《诗》的痕迹。道家的代表著作《庄子》无论在精神内涵上还是表现艺术上均可体现《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6.
张元珂 《山东教育》2007,(12):54-55
一 见过的山也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水之美是仙人的馈赠。于是,文人骚客,把山水吟咏成诗,点染成画,超度成禅;三江五岳,长城大漠,看也看不尽,数也数不完,在梦里,在心里。泰山太霸气了,庐山太哲学了.黄山太华贵了,蒙山太世俗了,而独独五彩山。不张不扬,静若处子般屹立于崇山峻岭间。  相似文献   
67.
《爱丽丝》系列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经典,也是英国胡话文学的杰出之作。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人物语言和胡话诗的示例分析,展示了作家高超的创造力和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指出作品的语言特点是非逻辑的逻辑和有意义的胡话。同时,本文以此说明因为英汉语言的差异,只有阅读英文原著才能更好地领略其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68.
本文认为艺术就是把混沌、无序、冥暗的现实提升到澄明之境,并向生命敞开,使人拥有确切的面对。作者从人类精神和现实的广阔背景上去考察陆健的系列长诗《日内瓦的太阳》,对其中的诗作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认为陆健的诗作对人类生存的历史与现实的多层面、多向度的解析与重构恢复了艺术与人的现实性亲和,使诗的生成与人类生命的内驱力达成一致。陆健是站在人类生活的全部历史和经验上说话的诗人。  相似文献   
69.
70.
晚清以来,尤其五四运动之后,诞生了一批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大师,顾随亦是其中之一。读《驼庵传诗录》,读者可以充分感受作者驳杂多元的知识体系、融通中西的思想深度,以及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奇思妙解。顾随先生讲说诗词的精妙之处,便是时时处处不脱离人,不遁于世,给读者找到了一条连接东西文化与思想的路径,使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文学不再有隔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