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黄翀 《文化学刊》2009,(6):89-95
德国实行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双轨制法学教育体制,法学教育由大学基础教育阶段和预备培训阶段两部分组成。严格的法学教育保证了法官具有任职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司法技能。德国依据不同的法官职位设置了不同的任用标准,并且其选任过程中不同主体介入参与提名、审查和批准。德国法官培养与选任带给我国的有益经验包括:严格的资质要求造就精英的法官;集中法官任用权力以摆脱地方的影响;多方参与促进任用程序的民主。  相似文献   
52.
53.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选任干部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要认真解决好群众公认的广泛性、经常性、真实性。  相似文献   
54.
随着近代中国遣使设领的开始以及列强剥削的日益深重,关于如何选拔任用外交官或外交官应具备何种素质和知识结构引起了朝野的关注,一些有识之士陆续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使得外交官的选拔任用渐趋审慎和严格,到民国初期已基本上实现了与世界各国外交官领事官任用标准的接轨,或者至少说在外交官选拔任用理念层面实现了革命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55.
苗月宁 《历史教学》2007,(14):30-33
咸丰、同治年间是清代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有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农民运动,外有英法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不得不调整原来布政使和按察使的选任政策,而这种政策的转变,对地方统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清代地方中下级官员中,除道员、知府、知州、知县等正印官外,还有数量庞大的附属官员,分别称为佐贰官、首领官和杂职官.其中,佐贰官具体是指府同知、通判,直隶州、散州所属州同、州判,县属县丞、典簿等.首领官主要包括布政司、按察司、府、厅等衙门经历、照磨、都事、知事、理问、检校,州吏目、县典史等.杂职则包括库官、仓官、税官、司狱、驿丞、巡检等.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佐杂,它们所占的官缺也就是佐杂缺.佐杂虽然不像正印官那样是地方上的掌印之官,但却负责具体政务的办理,且处于官僚的最基层,与百姓最为接近,因此他们的选任及其行政状况,对地方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贪污腐败是困扰社会发展的一大“公害”,为历代统治所重视。秦汉三国时期,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如官员的选拔、考核、监督和立法等来制止贪污现象,树立廉洁的政风,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世的反贪倡廉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8.
九品官人法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与任用制度的综合。长期以来,学术界通常将之误称为“九品中正制”,将任用与选拔割裂开来,造成了混乱。  相似文献   
59.
宋仁宗朝谏官人选受个人言行与士论影响,士人通过积极敢言获得声名便可赢得士论,为出任谏官打下基础。由于仁宗朝谏官地位十分重要,士人通过敢言出任谏官的方式对仁宗朝政治和士风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0.
李伟 《兰台内外》2013,(5):11-11
唐朝诗人张谓有一首著名的五言诗《送韦侍御赴上都》,开头两句是"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述说当时朝廷选任"风宪之官"亦即御史的困难。那么,古代选任御史到底有多么困难,以致张谓发出如此之感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