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柳德恩  高树山 《武当》2009,(8):10-12
辽宁省锦州地区的白猿通背拳传自周明法师(俗姓霍),原在北京佛教学院任职。新中国成立前夕,应辽宁省锦州佛教界之邀,到锦州传授佛学,讲佛之余,传武授技于锦州。得传者有王宝良(人称“王拳王”)、杨德祥(人称“快手杨”)、柳德恩(人称“神拳柳”)、谢宝勤等人。  相似文献   
72.
文龙 《精武》2005,(10):50-53
文武兼备 少年英才。戴安澜(1904—1942),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县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1924年考入黄埔学校第三期。历任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7年任七十三旅旅长。1938年升任第八十九师师长兼任三十一集团军总部干部训练班教育长。1939年升任第五军二○○师师长。“九一八”后,他率部参加了血战古北口,歼敌台儿庄等战役。1942年率师远征缅甸,扼守战略要地东瓜,在孤军深入情况下,夺取了战役胜利。同年5月26日,二○○师行至缅甸北部茅邦村,戴安澜因伤势过重,血染沙场,以身殉国。  相似文献   
73.
通背连手三打,称一手、二手、连三手,是通背明、暗、奇(绝)三法之称,也是通背拳最快、最凶、最狠、最有效制敌取胜的技击方法。此拳专击头打脸,在散打比赛(训练)中针对其直拳、摆拳、直进、直退等方法,可用通背三手制敌法,击在前、变在先、抢中门、发急腿、快进步,迅雷不及掩耳。  相似文献   
74.
张全亮     
《武当》2015,(2):43
张全亮,1941年10月生,北京大兴人,回族,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自幼习武,先后练过弹腿、查滑拳、八极拳、通背拳、八卦掌、太极拳等,是八卦掌名家李子鸣先生和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的入室弟子。八卦掌、吴式太极拳(北派)第四代传人,中国武术八段。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  相似文献   
75.
燕侠 《中华武术》2002,(5):38-39
天还没亮,家住沈阳皇姑区的郑剑锋就已经出了家门。他推着自行车,健步如飞地奔跑在宁静的街道上。时光尚早,街上行人稀少,白天熙来攘往、热闹非凡的沈阳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偶尔驶来的汽车的轰鸣声会打破黎明前的寂静,除此之外,就只听见郑剑锋那“嗒嗒”的脚步声。  相似文献   
76.
通背烈焰连击掌法,属祁派通背连手连发,明手暗腿,以奇、以快、以凶制敌之法,因此法中多以暗腿攻敌,如平地焰火,所以又称卷地烈焰法,和通背拳中六步六手、九手连珠炮、冷急代环炮,豁挑迎门炮等一样,都是在击技中十分奏效的连击、连手方法。  相似文献   
77.
实战技击的变化是要根据对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制服对手,而不是根据自己所想的动作、方法、习惯去攻击对手。不应该以自己意想为主设计击打的方法,应该根据对方的攻击方法、变化,形成条件反射,发挥本身平时所练的攻防技术去击打对手,或破坏、化掉对手的进攻,这才是技击的真正功夫。  相似文献   
78.
刘贵仁刘贵仁,1947年出生,现年64岁。11岁开始习武,先从秘宗拳徐承宝大师学习,徐承宝大师过世后,跟随梅占元老师学习功力拳,在摔跤队摔过跤,练过拳击。后拜在韩鹏尧门下开始系统的学习五行通背拳及形意拳。并次参加省市武术比赛,拿过多次第一名。尤其精通五行通背拳,曾写过数万字的练功心得和体会,得到大家的好评。1964年学于韩尧先  相似文献   
79.
武术学人     
《搏击·武术科学》2011,8(10):2-F0002
赵秋菊(1963-),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锦州市人,自幼习武,精通通背拳,是爱背拳的第六代传人之一,  相似文献   
80.
赵宝安 《精武》2011,(1):50-51
五行通背拳总操法有108种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长击远"、"贴衣发劲、击响见物"的皮鞭劲及大劈大盖的气势,是五行通背拳独特的风格特点,而皮鞭劲是五行通背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劲力,其练出内劲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检验、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浅的标志,能否更好地区分、练出皮鞭的“九柔一刚”——内劲与外劲及它的瞬间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