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45篇
科学研究   67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国画为我国优秀的传统绘画,无论如何变革,中国画都高不开笔与墨,无笔无墨不能称为中国画。科学的知识、美学的修养、道德素质的提高,加之成熟的笔墨是每一位成功的画家必备的。  相似文献   
22.
笔是相对史笔而言的。司马迁撰述《史记》,既用史笔也用笔。史笔旨在考信去伪,直言录实;笔旨在拟虚补罅,饰词运事。笔在《史记》中的运用相当广泛,大抵体现于五个方面,即猎奇述异、夸张渲染、拟话代言、议论抒情和细节描写。笔的运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它使《史记》在雄踞史坛崇高地位的同时,也迈进了多姿多彩、绚丽灿烂的学殿堂。  相似文献   
23.
虞世南作为初唐书法“四大家”之一,他不仅以其圆润秀美的书法而流芳后世,在书法理论上也成就斐然,其理论代表作《笔髓论》充分反映了虞世南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本文从《笔髓论》着手,分四个方面论述虞世南的书法创作观:心与手的关系,心与意的关系,各体书的创作特质,关于创作的心态。  相似文献   
24.
旅行的意义     
林达,丁鸿富、李晓琳夫妇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91年移居美国。林达被誉为"中国的托克维尔",主要著作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旅游笔记《带一本书去巴黎》、《西班牙旅游笔记》,文集《美国建国的历程》、《狼狈的总统》、《扫起落叶好过冬》等,并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设专栏。  相似文献   
25.
鲁迅小说《明天》多处运用复笔手法,通过"粗笨女人""银钱流水账""纺车曙光""小曲古风"几处复笔描写,对小说人物刻画、叙述事件、抒发情感、表达主旨四个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数年前有学生写信问我:为什么那些作家总能写出文采飞扬、惊天动地的好文章,莫非他们手中的笔是有魔力的,而我这个初学写作的人到哪儿去寻找有魔力的笔?  相似文献   
27.
未来的笔     
唉!我从晚上七时开始写作业,一直写到十一时,用了好多支笔,有的笔断水,有的笔漏水,用得都不顺手,真的好烦人。我多么想有一支多功能的笔啊!想着想着,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相似文献   
28.
《逸周书·时训解》作为物候历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继承了《夏小正》的传统,又带有周代文化的特色。《时训解》收集了众多物候事象的"不时"现象,从而得出相应的灾祸预言,从事象种类、表现内容、叙事模式等方面展现出与其他物候历不同的寓意寄托。受全书忧患主题的制约,为了达到最佳的记诵效果,《时训解》采用了整齐规整的章法结构,在韵律方面则是套语与韵文的交织搭配,显示了多样性的韵律模式。  相似文献   
29.
说来你们怕是不信,其实我创造过奇迹一就是那种在原有的客观条件下无法完成却被我完成了的事情。创造奇迹需要准备的有:一个彻夜长亮的灯、一支笔、一堆未完成的作业,加上一个大脑被清空了的未眠人,如果条件优越,可以再准备一份试题参考答案。此般场景会在每个假期结束的前夕上演,创造奇迹的那个晚上,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如果当晚没有创造出...  相似文献   
30.
金心瑶 《江苏教育》2022,(29):55-57
在《书法练习指导》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还应举一反三,让学生感受汉字结构之美,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书写和审美基础,因此,在《女字旁与女字底》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女”字由来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汉字演变的规律与女字旁、女字底在构字搭配时的变化,同时讲练结合,融一通十,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感悟汉字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