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895篇
科学研究   170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308篇
综合类   158篇
文化理论   30篇
信息传播   22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文章从道家思想"静"的层面出发,对人的本性、道家思想"宁静致远"的主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探讨了其在现代管理中的实践意义,既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新的理解,也可补现代管理思想之弊.  相似文献   
132.
[经典简介]《增广贤文》,又称《昔时贤文》《增广便读昔时贤文》,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关于《增广贤文》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我们至今尚无法确定。目前,人们大多认为成书于清代中叶,因为清代同治年间周希陶曾对  相似文献   
133.
在历史认识论方面,波普尔解答了历史学的性质;提出了历史学的任务——解释和描述;指出了历史学的选择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阐述了历史的客观性和历史意义。波普尔的历史认识论内涵丰富,有不少有益的见解,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4.
人与自然对话的重要形式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语境的创造是以至上神 (天 )的出现为前提的。率先对西周天人学说提出质疑的是老子 ,在取消天的意志性方面 ,孔子远没有老子彻底。从春秋时期开始怀疑神到战国时期确认新的天人关系 ,再到汉代向旧有的天人学说的回复 ,总的趋势是使天人关系的诠释向重人伦的方面转移  相似文献   
135.
纵观西方美学史,暴力美学的问题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美学史三个时期,即本体论时期,认识论时期与语言论时期不同阶段的特征,讨论暴力美学的内在理路与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6.
学术界目前对“中国当代文学与道家文化”问题有所关注,但研究上却存在很多不足,如在问题领域、研究思路、作家作品范围上都很狭窄,理论资源、研究方法也很贫乏。导致这种状况有社会思潮、研究兴趣、问题难度和认识偏差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本人认为,为了最终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时代难题,我们不应忽视对“中国当代文学与道家文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7.
针对汇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采用的客户资料手工管理方式所造成的诸多问题,介绍了一种利用计算机自动管理客户资料的客户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特点,提出了一种先进、实用、安全、低成本、易推广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8.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现实性的阐释,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人的历史活动、党的思想路线和创新逻辑的关系。教学重点是阐明自由、思想路线和创新机制等问题。教学中要采取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相交织、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相融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策略来提升"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9.
旧唯物主义所坚持的本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缺乏实证科学的有效论证,具有先验主义色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从其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激烈地反对旧唯物主义的抽象物质观,认为世界的物质性是随着人的实践的深化和主体性的发展而不断展现的动态过程;从而实现了对传统的终极意义上的本体论的改造,是唯物主义从传统形态进入现代形态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140.
《庄子》所涉及的"务"字,就其基本字义而言,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名词词性,指与人有着紧密关联的世俗之事;其二,动词词性,"务,趣也",也即"致力""追求"之义。除了基本字义,"务"字还有着含混难解的一面,而特别体现于应如何诠释《德充符第五》"知务"涵义一事上。"知务"一词,深深刻上了道家思想的印痕,体现出道家的名实观,表现为道家式的善意规诫,即,人应有自知之明而不好高骛远,宜重其"实"而轻其"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