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1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3篇
教育   25618篇
科学研究   1243篇
各国文化   92篇
体育   385篇
综合类   946篇
文化理论   177篇
信息传播   2071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628篇
  2022年   793篇
  2021年   971篇
  2020年   1110篇
  2019年   1055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754篇
  2014年   1931篇
  2013年   1460篇
  2012年   1882篇
  2011年   1924篇
  2010年   1749篇
  2009年   1792篇
  2008年   2273篇
  2007年   1949篇
  2006年   1651篇
  2005年   1384篇
  2004年   1209篇
  2003年   1199篇
  2002年   1307篇
  2001年   892篇
  2000年   494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回归生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要贯彻落实这一基本理念,就应该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无论是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来看,还是从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变革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张老师执教的《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设置了"精彩瞬间"等五个活动,按照回忆生活、讲述生活、解读生活、规划生活、畅想生活的思路展开,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成功尝试,有助于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2.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心理课堂中,课堂纪律松散成为心理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心理课堂纪律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学生重视程度低、课时安排加大了纪律管理难度、学科特点加大了纪律管理难度三方面。根据纪律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认知发展先他律后自律的原则),心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纪律时可从他律和自律两方面进行双向建构,引导学生将外在的纪律约束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具体的纪律管理策略包括:与学生达成课堂约定,应用已有班纪班规加强约束,用同伴影响施加群体压力,增进学生对心理课的了解以激发兴趣,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3.
互联网信息极其丰富,导致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之产生的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正日益凸现。有关网络道德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正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而网络道德建设更为当今社会所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4.
马丽 《中学教学参考》2022,(31):32-34+38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2022年秋季正式施行后,对课程教学、试题命制产生较大影响。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对其加以分析,探寻如何在中考试题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5.
我国是否应当制定反虐待动物法一直存在争议,借鉴西方《反虐待动物法》,将虐待、虐杀动物行为入刑的呼声日高。《反虐待动物法》属于外国“舶来品”,直接引入难免会导致“水土不服”。直接通过立法设立虐待、虐杀动物的相应罪名并不可取。我国应当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对构成犯罪的虐待、虐杀动物行为进行定罪量刑,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当从青少年心理问题入手,充分借助工读教育的优势对虐待、虐杀动物现象进行“源头治理”。  相似文献   
156.
亲子互动是道德传承的现实路径.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家庭中代际关系的变化消解了传统社会亲子间的不对称性,颠覆了代际道德传承的必要性;亲子间传统权威格局被打破,影响了代际道德传承的可行性;亲子间同时代性差异的日益增大,阻碍了代际道德传承的顺畅性;亲子间道德认同的多元化,削弱了代际道德传承的有效性.面对道德传承的代际分化,亲...  相似文献   
157.
最好的法律意识从习惯产生,最好的道德意识来自生活本身。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旨在塑造学生的守法品质和道德素养,不能仅仅拘囿短暂的课堂时间和固定的教材内容,还需要课外的延伸拓展和开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来更好地内化课堂内容。教师要突破有限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学习形式,鼓励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挖掘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8.
信息化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来说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意义。运用信息化于课堂教学中,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乐趣,促成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是现今各科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其应用到“课前准备环节”“课堂授课环节”“课后反馈环节”,让学生在全新模式下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益,落实高效课堂生成。  相似文献   
159.
教育人学思想是鲁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教育理论的宝贵财富。人的超越性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人性假设,它源于马克思的人之二重性假设,基于这一假设,教育要培养人之超越性,更要坚持自身的超越性。道德的追寻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价值追求,因为人之超越的过程也是人之意义的实现过程,作为成人之道的道德为意义的实现指明了方向,相应地,这种指向“成人”的德育是充满魅力的,在人之卓越的实现中,德育也具有了一种享用功能。生活的回归是教育人学思想的实践要求,因为道德是在人的生活之中不断建构的。21世纪以来,鲁洁先生基于知识人和知识论德育的反思建构了生活论德育,并在德育新课程中进行了“回归儿童生活”的实践探索,彰显了教育人学思想的儿童立场。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