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4926篇
科学研究   518篇
各国文化   118篇
体育   363篇
综合类   249篇
文化理论   83篇
信息传播   76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760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513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道家哲学思想对于意境的影响在于使意境形成了有无虚实相生的辩证性蛄构.而结构决定功能,美妙的诗意与人生感悟惟有在这种有无虚实相生的辩证性结构中才能够准确地传达.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道家的哲理化自然观对意境的生成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文章探究了唐代山南道橘官的历史沿革、职管,分析了唐代山南道设置橘官的原因和条件,认为山南道盛产橘类,橘类食用、待客、药用价值高,山南道有产橘类的优良传统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但宋代以后山南道橘官、橘类生产渐趋没落。通过对唐代山南道橘官的研究,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唐代山南道橘官、橘贡的基本情况,也能从中窥探历代橘官和橘贡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3.
教育是道德的,时至今日,教育的道德性依然不会改变。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却时常有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宗旨,是不道德的教育。在瞬息万变和人们的思想极其活跃的今天,重温教育的道德意蕴,以道德态度和道德精神对待和践行各项教育活动,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4.
《马氏通》以儒家的“道”为主、兼容诸家的“道”,并吸取了古希腊柏拉图(Platon)、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的形而上学、逻辑学为其哲学基础。以概念、判断、推理构成其逻辑特征及其结构-演绎罗加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95.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时,首先得明确的便是试题中“开放”与“封闭”的指令,它是正确理解题目意旨的关键一着。宋代苏东坡曾经在《东轩记》中说过,“循理以求道”。这里的“道”;是名词,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循”。遵循,意思是遵循事物的规律,才能探究出事物的本原和实质来。  相似文献   
996.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潜力、动力和目的,对其教师的“道”与“术”有更高要求,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容更要具有实践性、操作性,高职教师要在教师的“道”上继承坚守,在教学的“术”上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介绍了家庭影院的七种声场模式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教育学发展至今,理论繁多,体系各异,但是在教育理论繁荣的背后,教育学者更多的不是欣喜而是迷惘,教育学自身出现许多问题:习惯性思维、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学科内核力等等。教育学要发展,应该具有消解二元对立,崇尚整体和谐的精神;具有打破自我中心,抱雄守雌的品格;具有百川归海,合于道中的气魄。  相似文献   
999.
我国古代的黄老之道 ,内容博大精深 ,蔚为大观。它以朴素的唯物辨证法为立足点 ,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 ,它是东方古代哲学的智慧结晶。黄老之道的最基本内容是“无”、“有”二字 ,试举几例分析其闪烁着朴素唯物辩证法的理性光芒。一、没有“有”就没有“无” ,反过来说 ,没有“无”也就没有“有”。“有”和“无”是对立的统一。二、“无”中生“有” ,“有”化为“无”。以刚胜过柔是刚为柔 ,以柔胜过刚是柔为刚。三、“有”就是“有” ,“无”就是“无” ,不然就不存在“有”、“无”这两个字。以道分析“科学” :一、没有…  相似文献   
1000.
海德格尔认为,他的道路和道家的道之所以一脉相承,不是说二者都指称着由此达彼的桥梁,也不是指称通达天地、贯通阴阳最终存在意义的道路。海德格尔认为他的道路和道家的道含藏着思悟道说的一切神秘。道路和道家之道作为本源之道是使天地万物成其自身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