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6262篇
科学研究   806篇
各国文化   131篇
体育   459篇
综合类   286篇
文化理论   108篇
信息传播   98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995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713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今日的杏花村文化现象都与托名杜牧的《清明》诗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实,杏花村意象是杏花意象在唐宋文学中的诗意延伸。据考察,"杏花村"词组在今存唐诗中出现过3次,在宋诗中出现过17次,在宋词中出现过4次;"杏村"在宋诗中出现过3次。这27个杏花村除了南宋方回诗中一个"杏村"是实指外,其余全是虚称,则《清明》之中的"杏花村"也当是虚指。学者从目录学、诗韵学、诗歌风格学等角度曾经怀疑过杜牧对《清明》诗的著作权,此外,若从诗意传承的角度去看,《清明》诗也不可能为杜牧所作,它只能产生于两宋之间。南宋以来的个别词选中录有一首署名北宋宋祁的已经化用了《清明》诗意的词《锦缠道·春游》,但至少有四点理由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2.
“文”与“道”的关系,是一个争论已久但至今仍然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有时过于强调“道”,语文课便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此谓“载道说”;有时过于强调“文”,语文课又上成了纯粹的语言文字训练课,此谓“工具说”。“载道说”与“工具说”时而更迭、时而交汇,起起伏伏,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史、尤其是百年来的现代语文教育史。  相似文献   
933.
“太好喽,终于升级了?”看着大队辅导员亲自给我戴上三道杠,我心里那个美呀!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职务呀!  相似文献   
934.
    
“呼呼” 风从山坡上滚下来 可真淘气 吹醒了小花 吹绿了大树 吹过了小草 也不忘拽一把它们  相似文献   
935.
图书馆学“人文”与“技术”性的“道”“器”辩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学中的人文与技术观的碰撞是我国图书馆学界近年的争议热点,本文在对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人文观点、技术观点以及它们的论争做出评析的基础上,通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与器的概念辩证来类比人文与技术的关系,认为应该从人文与技术的互相彰显、互相促进出发,科学认识人文对技术发展的引导作用,正确评价技术对人文的实证和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936.
徐健 《视听界》2010,(6):111-112
1.文字型沟通 指拍摄者通过阅读被拍摄对象的文学作品,对对方的生活经历、情感、心理有较为深入的感知。对象或是作家,或是网络写手。 2007年,我拍摄了《故乡的背影——作家赵丽娜》。《苏州日报》副刊上的专栏《海那边》,流淌着她对故乡的绵绵深情。在远嫁台湾八年之后,她回到故乡常熟定居,那些文字成为了她生命中抹不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937.
《生态文化》2012,(4):11
为迎接具有非凡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中国林业作家协会决定:举办喜迎十八大纪实散文征集活动。作品内容:十年来,林业战线取得的巨大成就;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实绩;弘扬生态文化、践行生态文明的感人故事;学习雷锋,默默奉献的凡人小事。森林风光、森旅景点推介的美文,也在征集之列。应征作品限二千字以内,截止日期为2012年10月13日。入选作品将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938.
蒋晋光  刘饶 《文化学刊》2012,(1):139-146
中国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在吐故纳新之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宛如一个人的呼吸过程。中国历史上有着三次"呼吸"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基调的确定、格局的形成以及未来的方向。中国文化的这三次非同寻常的"呼吸",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今天中国文化的走向有着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39.
李双龙 《文化学刊》2012,(5):148-153
“仁”是儒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儒学寄于理想人格的主要特征。在儒学的不同发展阶段,“仁”所赖以存在的主体有着不同的内涵,大致经历了先秦时期理想中的圣人,汉唐时期现实中的圣人,宋明时期人人皆为圣人。由此,儒学的外王之路也由“致君行道”向“觉民行道”转变。  相似文献   
9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